爱奇闻

戏耍FBI,警告全人类 智商167的天才疯子

2021-01-07 社会奇闻 戏耍FBI,警告全人类 智商167的天才疯子

故事从一名天才少年说起。

天才少年

他相貌英俊,智商超群。

虽然他是第二代波兰移民,在1940年代的美国,这样的身份多少有些别扭,但丝毫不影响他从美国社会中脱颖而出。

1953年,当他还在5年级的时候,他的智商测试就高达167分,普通人的智商一般在100-120分之间,140分以上的人就可以看作是天才,即使是爱因斯坦和霍金的智商只有160分。

从3年级开始,他就允许不断的跳级,在学校他迷上了数学,据当时的同学回忆,同学眼中晦涩的公式,在他看来,就像是充满魅力的玩具一样,5年级时,他就可以心算复杂的三角函数难题……

1958年,16岁的他以独特的数学天赋考上了哈弗大学。20岁便从哈弗大学毕业。

虽然很多教授都舍不得这个智力过人的学生,但他却选择了去密歇根大学读硕士。

到了密歇根大学以后,他只花了几个月的时间就攻克了自己导师10多年来没能解答的数学难题,理所当然,硕士顺利毕业,到了博士期间,他仅用了1年就完成了毕业论文,其内容复杂到当时全美仅有不超过10人能看懂。

1967年,25岁的他博士毕业,随即被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聘为助理教授,成为该校历史上最年轻的助理教授,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这个天才叫做——卡辛斯基(Kaczynski)

然而,出乎所有人的意料,柏克莱分校的经历成为他一生的分水岭。

隐居转变

所有人眼中不可多得、寄予厚望的天才卡辛斯基在这里工作仅两年以后,毅然决然的辞职了。

没有任何理由,没有任何线索。

这两年里,他究竟经历了什么?我们故事最后再来翻开这段黑历史。

卡辛斯基从此消失在学术的名利场中,消失在公众的视野中,他以30岁不到的年纪选了隐居。

两年后,为了更彻底的逃避,他从温暖的加州,搬到寒冷的美加边境,在蒙大拿州的荒山里自己锯木头、搭房子,没有电、没有水、没有电灯、也没有电话,他独自生火做饭、独自起居生活,白天砍柴取暖、晚上秉烛读书。

这一住就是七年,这七年里,卡辛斯基化茧成蝶显现出自己的真面目,他放弃了世俗的价值观,重塑了自己独特的精神领域。

从此,他从一个聚光灯下的天才,变成了一个恐怖分子。

此时的时间来到了1978年5月25日,美国西北大学的工程学教授巴克利·克里斯(Buckley Crist)收到了邮政局退回的一个包裹,收件人是芝加哥大学的工程学教授史密斯,当巴克利拿到包裹后发现,收件人史密斯教授的地址明显写错了,而且自己也实在想不起来自己寄出过这样一个包裹。

于是,心生怀疑的巴克利教授叫来了学校的保安,保安拆封包裹后,当场被炸成重伤——原来,这是一枚邮包炸弹,美国警方立刻出动,迅速将嫌疑人锁定为芝加哥大学和西北大学的几位实验中有机会获得爆炸物的学生,但随着调查的深入,联邦警探们发现,制成炸弹的原料非常简单,简单到全国各地随处都可以买到,而且所使用的制备方法也仅仅是初中生就能掌握的化学技术……

警探们怀疑,炸弹的制造者是一个无师自通的化学天才,绝非那些科班出生的书呆子们。

但调查了几个月后,美国警方依然没有发现任何有价值的线索,于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起案件就只能不了了之。

警方在谜案前选择退缩和遗忘,但卡辛斯基却开始有条不紊的寄出一个又一个邮包炸弹,他的猎物主要都是知名大学里的理工科教授。

大学航空炸弹客

1978年——1995年的18年间,美国的名校基本被他问候了一个遍。

除了名校以外,卡辛斯基还给全美航空公司的高管寄去过很多包裹,这些包裹造成了极其严重的人生伤亡和社会影响,可以说这期间卡辛斯基把恐怖主义的心理学再次凭借着他的天才发挥的淋漓尽致,18年间,美国社会人心惶惶。

后来的调查发现,就在卡辛斯基恐怖行动开始的第二年,1979年5月9日,从芝加哥飞往华盛顿的美国航空公司444航班行李架上冒出浓烟,飞机立刻迫降,事后警察在行李舱内找到了一枚卡辛斯基同款邮包炸弹,侥幸这枚炸弹的计时装置出现了故障而为能引爆,如果这枚炸弹爆炸,足以摧毁整个飞机。

卡辛斯基后来说,自己非常讨厌飞机,人类不应该拥有飞翔的能力。

18年里,卡辛斯基一共寄出了16枚炸弹,炸死3人,炸伤23人。

卡辛斯基的恐怖行动当然大大激怒了美国政府,这简直就是对美国司法的公然的挑衅和对灯塔国的蔑视。FBI倾巢出动,联合各个学科的专家,成立庞大的专案组,代号为UNABOM(UN指University大学之意,A指Airline航空之意,意义为“大学航空炸弹”)。

FBI发誓要将凶手缉拿归案,这也成为了美国历史上的第一重案。

18年的追捕中,卡辛斯基就像调戏实验台上的小白鼠一样,耍得FBI晕头转向,一无所获。卡辛斯基留下各种假线索来调戏FBI的追查,而FBI每次都毫无悬念的上钩,然后在假线索的尽头愤怒的看着像白痴一样的自己……

专案组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精英头脑加入到这场“智力大战”中。

终于FBI在1995年抓到了一个线索,随即赌命般的布下重重陷井。

1995年4月24日,美国各大媒体收到了一封同样的信,寄件人署名是“大学航空炸弹客”(Unabomber)。

这是嫌犯第一次主动现身,FBI性喜若狂却又小心翼翼,担心这又是一个为了让他们丢人显眼的陷井。

因为,信里的内容是,如果《华盛顿邮报》和《纽约时报》完整的刊登他的一篇论文,他就将彻底放弃继续邮寄炸弹,恐怖行动将彻底终结。

但是,如果有人胆敢更改他论文中的一个字,他就将进行更恐怖的报复,比如先炸毁一架飞机。

他论文的内容究竟是什么?会不会引起更大的恐慌?这是不是一个陷阱?面对诸多疑问,FBI最终选择了妥协,选择了投降。他们同意让当时最具影响力的两家报纸全文刊登他的论文。

但不知道是卡辛斯基有意留下的破绽还是FBI终于开窍了或者当真被吓破胆了一个字都不敢改,他们在报纸上原封不动的影印了卡辛斯基的笔迹,寄希望于人民战争的力量,辨认出这个笔迹的主人……

果然,卡辛斯基的弟弟大卫看完了论文以后,紧张的翻出哥哥以前的信件,随即确认这正是自己亲哥哥的笔迹,大卫纠结很久以后,决定大义灭亲,向联邦调查局提供了相关的证据——卡辛斯基终于落网。

被捕之后,卡辛斯基轻蔑的说:联邦调查局就是个笑话。

恐怖分子揭开真实的身份,美国舆论一片哗然,公众都好奇,为什么曾经的天才会沦为反社会的“疯子”。

卡辛斯基的警告

毫无疑问,卡辛斯基最后留给公众的论文正是他自己对这个问题的回答——论文的第一句就是:

人类太轻易地让自己陷入了这种对机器强烈依赖的境地,以至于到了最后,他们没有别的选择,只能完全听从机器的决定。

这篇论文长达3万5千字,标题为《工业社会及其未来》,卡辛斯基用严密的逻辑论证了一个关于未来的现实:

工业时代的未来人类,如果不是直接被高度智能化的机器控制(注意,1995年还没有AI的概念),就是被机器背后的少数精英控制,如果是前者,那么就是人类亲手为自己掘墓。

如果是后者,那就意味着工业化社会的机器终端只掌握在少数精英手中。卡辛斯基认为,精英控制无外乎两种结果:

第一种结果,由于机器的高度智能化,人类必然被淘汰,成为社会系统的负担,如果精英们是残酷的,他们就直接消灭大部分人类,如果他们说仁慈的,就会利用宣传手段和生物技术,降低人口出生率,逐步淘汰大部分垃圾人口……无论使用哪一种手段,最终地球归于精英之手。

另一种结果,如果精英中有一些心软的自由主义者,他们就会成为人类的牧羊人,他们会用科技改造人类的生理、心理结构,美其名曰“治疗”他们的问题,实则让他们变成精英们饲养的家畜。

卡辛斯基认为,科技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他希望人类能够摒弃科技,重回自然。

——原来,这又是一个会制造恐惧的庄子,和会制造炸弹的第欧根尼……

公众们看完他的论文后,彻底短路了,其中一名被他炸伤过的教授,更是坚定的站到了卡辛斯基的一边,他认为论文逻辑严密、充满哲思,卡辛斯基的预言,就是未来人类社会被科技操纵的样子,在进入21世纪的关键时刻,人类必须警醒。

《时代周刊》把卡辛斯基印在1995年4月的封面上,1999年的《黑客帝国》无疑是在为卡辛斯基的言论做注解。不少美国群众成了卡辛斯基的粉丝,他们把卡辛斯基当作救世主一般的崇拜。

疯狂的原因

另一个层面上,联邦法庭的调查也逐步挖出了卡辛斯基从天才到疯子转变的黑历史,也就是他26岁在柏克莱分校的两年人生经历。

原来,这背后,与一项60年代美苏秘密科研的竞赛有关。站在正常人的角度来看,卡辛斯基也是这场秘密科研的受害者。

他因为高智商被CIA选为了秘密科研的小白鼠之一,参与一个代号莫瑞(MURRAY)的心理实验,这个实验意在“故意残酷的摧毁被审讯者的心理,从而让被审讯人招供”,实验的细节和成果自然难以被公开。但是,我可以负责任的告诉大家,美国所掌握的“心理控制”秘密科技,真的不是闹着玩儿的,所谓的“曼德拉效应”只是这其中的冰山一角。如果说大明的诏狱是摧残身理的小儿科,那真正的大招正是美苏冷战期间,美国秘密研究出来的心理摧残技术。

这个实验出现了故障,实验在卡辛斯基这只小白鼠身上失控了,从而将一个天才变成了一个怪客……

最终在联邦法庭上,律师希望通过证明卡辛斯基患有精神疾病而摆脱极刑,但卡辛斯基坚称,自己思维正常,他认为自己对人类的警告,是正确的。他绝不允许自己被历史冠以“精神病患者”的称号,从而,让人得用“疯子”的名义,污蔑他的思想。

他当庭认罪。

最终,他被联邦法院判处8个连续的终身监禁,至今他仍在美国安监最高级别监狱——ADX中服刑,终身代号#04475-046。

END

如此这样一个相貌堂堂的天才,却因为美国CIA的秘密科研实缺最后成为了疯子,走向了极端与毁灭,实在令人叹惋。而他所著的《工业社会及其未来》中对全人类的警告,也值得所有人深思。

希望在科技发展的过程中,像卡辛斯基这样的悲剧能够不要再次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