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奇闻

首都博物馆班簋介绍 班簋为何能惊艳世界?

2021-01-03 考古发现 首都博物馆班簋介绍 班簋为何能惊艳世界?

班簋是西周时期的青铜器,高27.7厘米,口径26厘米,腹饰阳线构成兽面纹,四耳饰兽首十分精致。班簋早年一直被藏在清宫,何时出土已无从考究,此后经过八国联军时散出。直到1972年,北京市文物管理在处理文物时,才重新将班簋修复完成,现藏于首都博物馆。班簋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也见证了中国千年的文化传承,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下这个曾经验世界的铜器,究竟有何来历。

首都博物馆班簋介绍 班簋为何能惊艳世界?

中国历史上,曾经有过无数珍稀的文物,因为某些原因,它们或者已经损毁,在这个世界上消失了,或者销声匿迹,下落不明。然而,还有一些国宝,曾经就赫赫有名,却差点被毁。因为机缘巧合才留在人间,比如首都博物馆的镇馆之宝班簋。

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因为特殊的条件,全国的文物部门都派人守在当地的垃圾回收站,就是为了尽可能挽回损失。北京市文物局就是派出呼玉衡、华以武两人守在一家废品店。这两位专家是师徒,其中呼玉衡年纪较大,挑拣工作主要是三十来岁的华以武来做。

首都博物馆班簋介绍 班簋为何能惊艳世界?

据他回忆,当天他发现了一面唐镜,已经是十分难得了。后来他竟然又发现了一些青铜器的碎片,关键是在这些青铜器上面,他找到了饕餮纹,而且还是单线条的。根据他掌握的青铜器鉴赏知识,他认为是西周的,于是赶紧喊来师父呼玉衡。两人翻箱倒柜寻找类似碎片,还发现有很多铭文的一块,折腾了一下午后,他们清理打包带回文物局。

根据铭文上的文字、器型,专家们断定这是大名鼎鼎的班簋,顿时震惊了文物界。因为班簋实在是一件国宝级文物,它传承有序,来路清晰,很早就进入清廷皇宫了,据说乾隆一直很喜欢它,而且它的图录及铭文还被清皇家编纂的图录《西清图鉴》收录在第十三卷中。

首都博物馆班簋介绍 班簋为何能惊艳世界?

直到八国联军洗劫北京时,在混乱之中,它下落不明,很多人都以为流失海外了。没想到,它竟然还是在几十年后的北京出现,只不过伤痕累累,碎成几十片的它,不知道经历了什么样的厄运。

为了让国宝能够重新焕发生命力,北京文物局将它送到故宫博物院,请当时著名铜器修复专家赵振茂和徒弟霍海峻修复。当时的班簋确实惨不忍睹,器身缺了三分之一,四只鼎足只剩下了两只半,底部破了一个洞,其余的就是一堆破碎片,十分凄惨。

首都博物馆班簋介绍 班簋为何能惊艳世界?

如果是一件陌生的青铜器,修复难度将会极大,但班簋有一个不可比拟的优势,那就是在我们刚刚说到的《西清图鉴》中可以查到它的图片。这给修复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就是凭借一本图鉴以及扎实的功底,赵先生带着徒弟,花了整整半年时间,终于修复好了这件国宝。它面世之后,立即惊艳了世界。

班簋高为高27.7厘米,口径为26厘米,四足,并且配有兽首,在它的腹面,不仅有饕餮纹和兽面纹。整个器皿,不仅显得异常精美,而且古朴稳重。可能很多人不明白簋是什么,其实它最开始是作为盛放食物的器皿,后来成为一种礼器,一般与青铜鼎共同使用。周礼就规定,天子九鼎八簋、诸侯七鼎六簋、卿大夫五鼎四簋,因此它的地位十分重要。

首都博物馆班簋介绍 班簋为何能惊艳世界?

班簋最有价值的,还是在于它的内底之下刻着的20行、197字的铭文。一般来说,青铜器上的铭文越多,价值越大。班簋上面刻着将近两百字的铭文,这比很多重器都要多得多。更为关键的是,这些铭文记载了周成王命毛伯伐东国狷戎的历史。它不仅对于研究西周初年的历史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而且对于当时贵族的礼仪制度也有参考价值。

班簋的出现,最兴奋的人当属著名的历史学家郭沫若。他在早年时,就曾经寻找过班簋,缺一无所得。没想到在晚年竟然能够看到国宝重见人间,因此他在1972年第九期的《文物》上发表了热情洋溢的《班簋的再生》,并感叹道:

首都博物馆班簋介绍 班簋为何能惊艳世界?

1935年我曾经把它收录在《两周金文辞大系》里面。铭词与图像均系出于刊刻,在当时未能见到原器与原拓,转瞬也就经过了三十七年了。

一件如此珍贵的国宝,曾经是皇宫的御用收藏,也曾经流落民间,还曾经饱尝厄运,差点就毁于一旦,但最终保存下来。这么多国宝,谁有它那么不幸,然而谁又有它那么幸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