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劳死”这个词汇虽然是从日本传过来的,可对于我朝人来说,这个词所蕴含的意义并不陌生,因为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存在生存问题。纵观历史,可以说是以部“过劳死”的历史,人们在不断的征服自然,不断的征伐四方,在不断的欲望和杀戮中寻找更好的生活,这个过程中,能有不劳累致死的嘛。
关于“过劳死”,古代公务员躺枪了 长城、运河、一座座坚固的城池……为修建这些浩大的工程,累死过多少人,历史没有记载,只剩下一个民间传说的万喜良,在妻子的悲恸中露出累死的躯体。万喜良就是孟姜女的丈夫,他结婚才三天就被强征劳役,远离家乡去修长城,结果在思念、劳累与冻饿中身亡,遗体还被砌在长城里。后来孟姜女万里寻夫送寒衣,哭倒长城八百里,成为千古悲壮传说。像这样“过劳死”的劳苦大众多了去了。当然了,说到古代“过劳死”排名前三,就不得不说苦逼的公务员。 首先,上班本事就是一场“生死较量”。古代公务员不能迟到,要知道迟到可是会被打屁股,甚至革职、坐牢。《唐会要》中记载,文武百官参朝,如果无故不到,重则罚俸禄三个月,轻的也得罚一个月。明、清时,无故缺勤者,缺一天打20板子,凑够35天判一年徒刑。 上班是准时,下班也不允许早退。清朝对下班也盯得很紧,特派太监管门,对京朝机关的散值情况逐日登记,,官员若有部院应办事务或奉旨特派事件而应早散值,必须将早退的缘由告知管门太监,随时登记,以备查核。 别小看了这上下班时间,在岗位上“因公殉职”是较常见的现象。比如在上班的路上,下了场暴雨,那么官员就很有可能会被溺死,又比如上朝时间太早,黑灯瞎火的,就很容易造成意外死亡。 比这个更痛苦的是古代公务员必须值夜班。有些官署不能一走而空,每天下白班直到晚上通宵都要留人值班。要知道熬夜工作,这个就很容易“过劳死”。想想啊,值夜班的官员,白天已上了一整天班,通宵之后,还要继续上白班。有的甚至接连上多个夜班,连轴转非常辛苦,常常就有“过劳死”的现象发生。
诸葛亮是典型的“过劳死” 大名鼎鼎的诸葛亮,与其说他是病死,不如说是操劳累死。诸葛亮是个工作狂,自从27岁“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至54岁病逝,前后27年。这时间内,都是在征战中度过,不曾安闲一日。 从今天的历史记载可以看出,当时诸葛亮已有“过劳死”的先兆:当他听说张苞身死,便放声大哭,口中吐血,昏厥于地。他自此得病卧床不起,已到了“自觉昏沉,不能理事”的程度。随后便“暗暗拔寨,皆回汉中”。退回之后,将大军屯于汉中,自回成都养病。还有一次,他听说关兴病亡时,“放声大哭,昏于地上,半日方苏”,在他屯兵五丈原时,“所啖之食,日不过数升”,“自觉神思不宁”,“吐血数口,卧倒床上”。长期用健康来换取事业,最终“出师未捷身先死”,诸葛亮是带着无穷遗憾离开了这个他为之操劳一生的世界的。
雍正皇帝真正的死因是“过劳死” 雍正死前身体状况比较正常,并无任何征兆。如果排除被刺杀可能的话,那他的死因可能是下面几种:一是服用丹药中毒而死;二是过分劳累导致的猝死。虽然围绕这位皇帝之死,有无数传奇版本,但累死的可能性是最大的。 雍正算得上是中国历史上最勤政的皇帝之一。为啥说他会“过劳死”呢?因为雍正刚一登基,即罢鹰犬之贡,表示自己不事游猎,这和康熙动不动就出巡或围猎几乎是判若两人。雍正当上皇帝后,不巡幸,不游猎,日理政事,终年不息。他除了去过河北遵化东陵数次外,13年里就没怎么出过北京城。最开始的时候雍正是怕允祀等政敌发动变乱;后来政局稳定后,他也没有出游,主要原因还是政务繁忙,根本没时间出去享受。 由于雍正过于勤于政务,几乎没有休息的时间,每天都是从早忙到晚,有时候深夜都在阅批奏折,而第二天很早就要去上朝。长年如此,身体怎么吃得消?雍正不像他的父亲康熙懂得如何休息和放松,他也没有什么娱乐活动或者特别的爱好,每天就是接见大臣们并和奏折打交道,这都是需要极大的体力和智力的。 据记载,雍正在即位后的五六年里身体还算可以,但在雍正七年(1729年)的时候,他得了一场大病,一病就是一年多,几乎一命呜呼。手下的官员上请安折让他多休息,雍正偏要逞强,只要他能动得了,什么事情都要躬身亲为。如此一来,即使不忙死,也会累死。就说雍正去世前的几天,他也没有得到任何的休息,反而一直在抱病工作。直到最后那天挺不住了,他才让两个儿子前来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