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都爱管自己叫“单身狗”,于是小编在繁忙的收花吃饭喝茶的间隙里顺手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一、什么是单身狗
所谓“单身狗”,可没法与萨摩耶哈士奇等并列。那可都是有主人的卖萌狗呢,单身狗想要卖个萌,连对象都没有。是的,单身狗的最大特征便是——没对象,只能天天自己对着自己。
二.为什么是“狗”
为什么是狗呢?“单身猫”不是更萌萌哒?呵呵,作为一个极具自黑意味的词,这个被“单身”修饰的物种需要具备至少两个条件——
“单身”且“狗”,调侃之中“强行带有”某种心酸的意思。
使用者把自己放在一个十八层地狱底下下水道的最低位置,来调动“弱者效应”快速寻找群体认同和情感共鸣。因此,发出单身哀嚎的悲惨动物需要一个带有强烈人格色彩的物种来承接。
狗作为“人类最忠诚的朋友”,是人类最早驯化的动物。有谚语讲“狗行三千,猫行八百;猫是奸臣,狗是忠臣”,说明在很多中国人眼里,狗是老实忠厚甚至弱小容易吃亏、对人类极富情感的一种动物。把狗这个标签贴在自己头上,简直比称呼自己单身男、单身女更显出热气腾腾的情感味呢。
这个没什么要解释的吧。在中国的文化语境中狗被赋予贬低、侮辱的指代含义,由来已久。如战国文献《晏子春秋》中“晏子使楚,楚人以晏子短,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晏子不入,曰:“使狗国者从狗门入,今臣使楚,不当从此门入。”再如《大话西游》里周星星那句脍炙人口的“他好像条狗啊”。
三.为什么说自己是“单身狗”
这会儿,小编要放大招了。
Long long ago,其实,也就是二三十年之前,单身狗不叫狗,还是贵族呢——叫“单身贵族”。
这里的“单身贵族”就是字面上那种意思,代表“物质条件和精神状态双优的独身成年人”,丝毫没有自嘲自黑。而单身狗是个2000年左右出现的新词儿。 “贵族”变“狗”的背后,有什么故事和逻辑?
首先,贵族和狗,指的差不多就是两个时代的同一类人。他们大都是接受过中高等教育的年轻人,成年未婚未恋爱的“白领”。面儿上那时的“单身贵族”跟今天的“单身狗”是同一个所指,但是——“高等教育”和“白领”的意味变了,人们对“单身”的态度,从“以单身为傲”一个大转弯转成了“以单身为耻”。怎么个变法?
说到高等教育,不得不提及1999年开启的大学扩招。当时定了计划,说争取2010年实现15%毛入学率。然而贵国总是能超额完成目标的——到了2002年,我国高等教育实际毛入学率已经达到15%。
历史性的一刻随之出现:我国正式跨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
缓解当时比较严峻的就业压力是高校扩招的初衷之一,但当大批学生要从学校出来时,毕业就成了失业。1996年高校毕业生就业率分别为 93.7%,到2006 年这个数字为49.81%。
在2008年之后,博士求职要求月薪一千五的新闻都有爆出,硕士毕业当城管,高校生挤破头考公务员的更是常见。
大学扩招,精英不再。相当一部分的大学毕业生不知如何自处,毕业之后,饭碗在何处都是问题,哪还有心思单身玩自由飞翔呢。
据中国人民银行的调查显示,2010年第四季度,居民当期物价满意指数降至13. 8%,这是自1999年第4季度以来最低的满意度,认为物价“过高难于接受”的居民占73.9%。
公众对商品和服务消费价格的上升有自己更为真切的感受——
工资越来越不够花。
显然,工资收入的增长是跑不过物价总水平的。在2000年左右,北京办公室白领月薪差不多2000-3000元,当时大朝阳房价平均也就是3800元/平米。但现在的办公狗,月薪一万,也难挡通州半平米啊。当房之不存,安能潇洒地做一个“单身贵族”?还是努力找个伴儿分摊房贷吧!找不到?活该单身狗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