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初一被称为元旦
4千多年前,舜继承尧的帝位,祭祀天地。这一天被定为正月初一,称为元旦,又称元日、元辰、元正、元朔、元旦、岁旦、岁首、岁朝、新正、首祚、三元、大年初一、大天初一、年初一或年、过年。从正月初一开始,正式过年。
春节,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但在民间,或从腊月初八的腊祭开始,或从腊月二十三、四、五的祭灶开始,一直持续到正月十五闹元宵。
“元”,甲骨文中,在人的头顶部位加一横,表示头、始之义,象征着混沌初开,万物之始。许慎《说文解字》里解释: “元,始也。”表示最初的、最早的、最原初、第一的。
“旦”,其实是一个标准的象形字,上面的“日”,代表太阳,下面的“一”,代表地平线。“旦”,即太阳从地平线上冉冉升起,象征一日的开始。
正月初一曾经被称为元旦,民间不可不知的禁忌
“元旦”合起来,显然是指新年第一次红日初升,即“首日”。元旦就是新年第一天。附带提一句,“元宵”,可以理解为农历新年第一个月圆之夜。
“正月初一”不一定是农历一月一日
《晋书》记载,“颛帝以孟春三月为元,其时正朔元旦之春”。可见,5000多年前,元旦,也就是正月初一,指的是孟春三月,而不是我们现在通常认为的农历正月。
在不同的朝代,“正月初一”所指的时间并不完全一致。夏朝是农历正月初一,商朝是农历十二月初一,周朝是农历十一月初一,秦朝规定农历十月初一日为元旦。
汉武帝时,司马迁创立“太初历”,正式确立农历正月初一为元旦,和夏朝历法吻合。因此,“太初历”又被称为“夏历”,民间更喜欢称为“农历”或是“阴历”。
正月为元月,正月初一为元旦,这一规定,沿用至清朝结束。因此,元旦又称“三元”,即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
古人非常看重元旦。朝堂有宴会,如曹植写的《元会》诗,“初步元祚,古日惟良,乃为嘉会,宴此高堂”。民间有仪式,就像王安石的《元日》诗中描写得那样:“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1912年1月,南京临时政府推行国际通行的公历。把农历正月初一改称为“春节”,规定公历的一月一日为岁首,也就是“新年”,不过,仍然称为“元旦”。
1949年9月27日,农历正月初一改称为“春节”,阳历一月一日定为“元旦”。2006年5月20日,“春节”民俗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大年初一的禁忌
一忌催人起床。睡懒觉的有福了,这一天可以睡到自然醒,没人来催你起床。否则,这一年疲于奔命,就怪这头没开好。
二忌跟梦中人拜年。据说会导致对方一整年缠绵病榻。
三忌早餐吃荤。 初一早上,万神聚会,为了表示敬意,最好是吃斋。斋和灾同音,可消灾免祸。
四忌早餐喝稀饭。以前的中国人,最担心的就是吃饱饭的问题。穷人为了填肚子,只能喝稀饭。时下,见面打招呼,还会问一句,“吃了没?”吃干饭,意味着一整年都能丰衣足食。
五忌扫地。有一种传说,说是“扫帚星”生在正月初一。如果在这一天扫地,不但会把财气运气扫出门,还会招来扫帚星,一年都会霉运不断。如果家里实在太脏,非扫不可的话,必须从外向里扫。
六忌向外泼水倒垃圾。水者,财也。这一天倒水倒垃圾,民间认为有损财运。最好是准备两个大桶,一个装废水脏水,一个装垃圾。
七忌洗衣。热爱干净,每天必洗的人们要注意了。民间传说,水神初一过生日,当天千万不要洗衣服,以免洗走福气、官运和财运。
八忌回娘家。这条比较遭骂,我只是介绍一下旧俗,我自己也是女性,望谅!关于这一条年俗,据说是怕把娘家的财运赶走。出嫁后,最好是初二或者初三回娘家。
九忌讨债。无论要债或是被要债,一整年都会很倒霉。
十忌吃药。俗话说,“初一吃药整一年,而且啥病也治不好”。也是讨个吉利的意思。
十一忌动刀剪。“初一动了刀和剪,口舌是非全难免”。
十二忌动针线。“初一动了针钱,挑了龙筋长针眼”。意思是,生下个孩子,眼睛比针眼还小。
十三忌午睡。这一天睡午觉,整年懒洋洋。
十四忌借钱。“初一借了别人的钱,一年四季靠外援;初一借给别人钱,财产外流整一年”。向别人借钱和借钱给别人,都不吉利。
十五忌被人掏取物件。防止钱财外流的意思。
十六忌打碎物品。实在失手打碎,一定说句“岁来好,岁来好,岁岁平安”,谐音是“碎了好,碎了好,碎碎平安”。
十七忌刀劈木材或者借柴卖柴给人。防止财源枯竭,钱财外流。
十八忌吵架骂人。取和气生财义。
总之,这些禁忌都是过去的老规矩,是当时的时代背景决定的。今天的我们,应该有所取舍地学习借鉴。恭祝大家开开心心过大年,吉祥如意永团圆!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