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卡普空《生化危机2重制版》发售日期的日益临近,一大批玩家正在等待着重温当年被丧尸围追堵截的恐怖感觉。作为一款"冷饭"作品,卡普空如此不遗余力的将其重新制作搬上本世代的游戏平台,而广大玩家看起来也"甘之如饴",这一方面源于游戏本身的超高素质,另一方面也有赖于近些年丧尸类型艺术作品的大行其道。
之前我曾写过一系列关于《生化危机》系列游戏及其衍生小说、电影、CG动画的介绍文章,那些年,我们追的《生化危机》之起点 那些年,我们追的《生化危机》(1)对《生化危机》系列的各种元素进行了简单的盘点和回顾,但其实在这些文章中有一个重要的元素并没有被详细介绍,那就是系列中最重要的核心之一——丧尸。今天我们就趁着《生化危机2重制版》发售前的这段时间,来和大家聊聊关于丧尸的那些事。
起源
1、丧尸一次来源于英文单词zombie,又称活死人(living dead),同吸血鬼、狼人等一样,是存在于许多西方文艺作品中的一个艺术形象。
2、zombie一词来源于巫毒教文化(Voodoo)。这是一个源于非洲西部,融合了祖先崇拜、万物有灵论、通灵术的原始宗教。而巫毒教最著名也是最恐怖的特色便是丧尸,也叫还魂尸。传说巫毒教的巫师可以让死者复活并听命于他,其实是巫师在受害者的食物中下入了以河豚毒素为主的药物,使得受害者进入了假死的生理麻痹状态,在下葬后,巫师再把"尸体"挖出来,此时受害者的大脑机能已被毒素破坏,成为了"活死人",之后巫师会用药物让这些丧尸听命于自己。
3、15世纪后期,随着欧洲资本主义国家贩奴活动的兴起,无数非洲黑人被殖民者贩卖到世界各地,而这些非洲黑奴也把巫毒教的信仰带到了世界各地,并逐渐兴盛于海地、加勒比海、美国南部及南美洲的部分国家。
4、丧尸这一形象的来源以及西方丧尸文化的兴起与海地这个国家有很大的关系。海地是是全球第一个黑人共和国,也是美洲新大陆第二个独立国,在1804年1月1日宣布独立。
15世纪末探险家哥伦布发现了了海地,从此以后海地沦为西班牙殖民地,岛上的印第安原住民有的被屠杀,有的成为奴隶。直到1679年,海地被西班牙正式割让给法国,成为了法国殖民者,这时候海地叫"法属圣多明戈"。法国当局在海地大量种植甘蔗园,需要大量奴隶,可是当地印第安人已经几乎灭绝了,于是法国殖民者便从西非运送黑奴到海地充当劳动力。就像上文中提到的,随着黑奴的到来,巫毒教信仰逐渐在海地流传开来。
1685年,路易十四颁布了"黑人社会法令",严禁黑奴继续信仰他们的宗教并强迫他们改信天主教,黑奴们表面上答应改信天主教,但私底下仍然信仰着巫毒教。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多新一代的黑人已经对两个宗教的信仰区分的不是那么明确了,于是一个融合了非洲巫毒教和天主教以及部分当地土著信仰的宗教初步形成了。
18世纪开始,部分黑人为了争取自由开始了反抗殖民者的活动,在反抗运动过程中,逐渐出现了类似于中国白莲教、义和团等所谓"刀枪不入""死而复生"的传说。同时反抗的黑人也利用信仰的力量让所有的战士们相信自己永生不死,倒下了也可以再度站起来奋战。
随着1804年海地独立建国,黑人们的信仰被正式命名为"海地巫毒教",和天主教一起成为海地的两大官方宗教之一。
而关于"不死人""丧尸"的传说也逐渐传播到了西方各国。
5、20世纪初美国人一度占领了海地,关于海地的风土人情随着美国大兵传回了国内,其中就包括关于"丧尸"的传说。部分对此感兴趣的学者和作家决定前往海地探究真相,这其中就包括著名神秘学作家威廉·西布鲁克(William Seabrook)。
威廉1927年前往海地探寻"丧尸"真相,随后在1929年,威廉出版了自己关于海地"丧尸"探险之旅的全新著作《魔力岛》(The Magic Island),这本书被视为活死人文化与现代社会产生冲突碰撞的先驱,美国读者第一次在流行文化中感受到了"丧尸"的恐惧。
6、在随后的1932 年,美国环球影业根据海地丧尸传说,由导演维克多·哈伯林(Victor Halperin)拍摄了世界上第一部丧尸片《白死丧尸》(White Zombie)。该片故事发生在海地,描述了一个巫师用巫术苏醒了大群的丧尸,让他们不分昼夜的在制糖厂里劳动。《白色丧尸》里的丧尸你可以认为是当年海地那些非洲黑奴的真实写照。控诉了资本主义工厂的无人性,工作环境差,待遇低,还受到种种虐待……
7、1938年美国著名民俗学作家佐拉·尼尔·赫斯顿(Zora Neale Hurston)出版海地旅游小说《告诉我的马》(Tell my horse)。
她在书中提到自己在海地曾亲眼目睹了一个被埋葬了很多年的黑人女性变为"海地丧尸"再次出现在村子里,并且她宣称拍到了这个"女丧尸"的照片,随后这张照片在美国的生活杂志(Life)上刊登,被认为是人类历史中第一张涉及"丧尸"真实存在的证据。
该事件迅速在美国国内引起轰动,"海地丧尸"再次在美国掀起热潮。
在随后的日子里,"丧尸""活死人"这一形象开始频繁出现在美国的文学作品和影视作品当中,不过在这一阶段,"丧尸"始终与"海地巫毒教""巫术""黑人"等联系在一起,且更多的只是被当成一个恐怖符号,并没有真正进入主流文化当中。
丧尸文化漫谈之丧尸文化的兴起
"丧尸"这一形象一方面源于非洲巫毒教的传说,一方面也是非洲黑人在殖民者控制下生活状态的真实写照。随着美国学者和作家越来越多将"丧尸"这一形象通过调查报告、游记和文学作品、影视作品等形式呈现给美国民众,"丧尸"的形象和其所蕴含的象征意义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丧尸"这一现象是怎样一步步发展成为人们所熟悉的"丧尸文化"的。
1、在巫毒教信仰中的丧尸只是巫术的产物,尽管会在巫师的指示下杀人,但并不吃人,也不会通过撕咬的方式让受害人成为丧尸。
2、现代丧尸的形象融合了人类对对疾病的恐惧,对密集的恐惧,对死亡的恐惧,对同类尸体的恐惧,对似人非人的恐惧,对丧失人性的恐惧,对食人禁忌的恐惧,对无差别打击的恐惧,对完全无法沟通的恶意的恐惧。
3、而将现代丧尸形象真正带入主流流行文化的开山鼻祖,正是1968年由导演乔治·A ·罗梅罗(如果有之前看过我关于《生化危机》系列回顾文章的朋友,应该会觉得这个名字有点耳熟,这个导演就是最初卡普空为真人版《生化危机》找的导演,后来很不幸老爷子被踢出了局,如果真人版电影由这位老爷子执导的话,真不知道会不会拍出另一部经典之作那些年,我们追的《生化危机》之真人版电影 那些年,我们追的《生化危机》(6))拍摄的电影《活死人之夜》(Night of the Living Dead)。在此之前,也有很多文学作品和影视作品加入了丧尸元素,不过在这些作品当中,丧尸多是以单纯呆板地受人控制的苦力形象出现,而在罗梅罗的影片中,丧尸脱离了巫术和魔法变成了不生不死、肢体腐烂、撕咬活人的恐怖形象。
就如同阿西莫夫确定了机器人三大定律一样,罗梅罗的《活死人之夜》为今后的丧尸片也确立了几条核心规则:
·丧尸大脑完全退化,身体腐烂,行动迟缓,没有自我意识,完全靠本能活动。
·丧尸唯一的目标就是啃食新鲜人肉,对活人血肉尤其是人类大脑有强烈渴望。
·丧尸会传染,人被咬后会感染,死后也变成丧尸。前一分钟的同伴,下一分钟就会成为敌人。
·丧尸必须被爆头才能消灭,伤害躯干和四肢无效。
最终,该片在当时一举斩获净利润4900万美元,被誉为"恐怖片界的新曙光"。同时也奠定了现代丧尸片的基调,影响了后来无数的同类型影片。影片被译成25种语言在欧洲、加拿大和澳大利亚发行上映,《华尔街日报》称《活死人之夜》是1969年的欧洲票房冠军。1999年,《活死人之夜》被美国国会图书馆的美国国家电影登记处列为在文化、历史和艺术上具有重大意义的电影。
4、一种文化的形成,一定离不开当时的社会政治经济形势。丧尸片的大行其道甚至成为一种主流文化,也与丧尸片拥有的政治隐喻以及迎合了人们心中关于意识形态、阶级、种族对抗的恐惧心理有着莫大的关联。
1968 年,《活死人之夜》上映后,被解读出不少政治隐喻,直指美国的社会问题:黑人与白人之间紧张的冲突贯穿始终,反映了美国尖锐的种族矛盾;领导众人的黑人英雄被赶来救援的政府军枪毙,被认为是影射马丁·路德·金被刺杀;自私自利的父亲被丧尸女孩咬死,反映了美国的家庭问题和对传统文化的反叛;电影末尾,广播中提到政府要用"搜寻并摧毁"的方式对付丧尸,暗讽了美军在越南战争中失败的战术。
纵观近代以来的丧尸电影,除了惊悚的自带属性之外,还往往带有末日、灾难等属性。所以丧尸电影的重点往往不是丧尸,而是出于极端环境下的人类。他们如何抉择,是互相依靠互相帮助,还是为了自己生存残杀同类,而这一点也正是人类现实生活的真实写照。
5、对未来高科技的担忧,也成为丧尸文化流行的助推剂。不难发现,大多数丧尸片中的丧尸并不是由巫术或魔法造成的,而是由环境污染、病毒变异和核辐射扩散等人类自己的作死行为形成的。随着近些年生物科技、人工智能的突飞猛进,人们对科学技术究竟会将人类带向何方的忧虑日益加深,而丧尸片则成为了这种忧虑的最佳出口。
目前丧尸文化已经从单纯的影视文化发展为全面的现代流行文化,即使从没看过丧尸电影的人们也在不停地讨论有关丧尸的问题,甚至把这些问题代入现实生活中来。因为丧尸文化的流行终归还是人类对自身行为的忧虑和对负面情绪的一种发泄。
丧尸文化漫谈之丧尸与僵尸的区别
为大家介绍了丧尸形象的来源和丧尸文化的兴起。但由于zombie一词在引入中国时,很多时候都被译作了僵尸,例如近些年风靡全球的游戏《Plants vs. Zombies》被译作《植物大战僵尸》,这造成了很多时候人们将丧尸、僵尸混为了一谈。其实僵尸和丧尸是完全两个概念的东西,是东西方文化差异下所产生的基于人们对死亡恐惧的两个完全不同的艺术形象。
在西方文化里没有类似于中国僵尸概念的形象,他们在描述中国僵尸时所用的词也不是"zombie"而是"Jiang Shi",而在东方文化里,也很难发现类似于丧尸的形象。关于丧尸与僵尸的区别,一般认为有以下几点。
1、丧尸是活人变的,僵尸是死人变的。不过也有死人复生为丧尸的情况,例如电影《生化危机2》、《活死人归来1-5》。僵尸可以通过用牙啃咬、用指甲抓挠、吐出毒气等方式向人传染尸毒,被感染的人会慢慢变成僵尸,所以也存在着由活人转化而来的僵尸。
2:人类或尸体变成丧尸是受到某些原因而变成,例如:病毒、细菌感染;化学毒剂扩散、寄生虫寄生;核辐射变异等,在奇幻作品里还有受魔法影响而产生的事例。一般定义,僵尸是死人受到尸变而变成,如染上尸毒、风水问题、照到月光、黑猫经过等等,特征是四肢僵硬、头不低、眼不斜、腿不分、身躯不腐烂。
3:僵尸能吸血亦能吸阳气,丧尸则是吞下一切能找到的新鲜血肉。
4:僵尸可以控制吸血的欲望,丧尸则不能,它会不停地进食(僵尸与丧尸都对活人产生兴趣,也有对其它动物感兴趣的情况发生)。
5:一般来说丧尸是没有智力的,这是和僵尸最明显的区别,僵尸当中的一些个体可拥有一个人类的智力。当然丧尸不是完全没智力,某些作品的丧尸可具有生前的记忆,拥有一般人类智力甚至可以使用工具和驾驶载具,从而可以形成一支能运用如枪械之类武器装备的军队。
6:僵尸往往都是钢筋铁骨,刀枪不入,水火难侵,免疫一切物理攻击(也有像《僵尸家族》的一个僵尸是例外),只有用桃木剑、糯米、黑狗血、符咒等东西才能消灭。普通丧尸是豆腐渣工程,动不动就支离破碎,爆头是最快捷的消灭方法,不过有像《活死人归来1》那样必须用火烧才能消灭的。
7:僵尸不会进行二次变异,但丧尸会,《生化危机》世界观的丧尸可进化为舔食者。
8:僵尸不会腐烂,丧尸会腐烂。
9:两者的起源都来自迷信传说,僵尸起源于湘西赶尸的跳尸,丧尸起源于海地巫毒的还魂尸。
10:僵尸一般都力大无穷,有的能用法术。普通丧尸基本没什么特点,但高级品种可具有特殊效果。
11:僵尸有个人思想感情,并不是像丧尸那样连痛觉也没有。(《植物大战僵尸》里的僵(丧)尸是有痛觉的。
12:僵尸和丧尸基本不存在天敌。但丧尸在某些奇幻作品中(通常是电子游戏)会畏惧食尸鬼,因为食尸鬼可以吞食尸体并且连尸骨都不剩,另外有部分作品还会将食尸鬼设定为丧尸的高级类型。而一些僵尸片里面常把僵尸和西洋风的吸血鬼作为对手,让它们之间彼此争斗,添增戏剧效果。
当然,说到底僵尸和丧尸都是人们虚构出来的,现实中并不存在,没有准确的定义,甚至不同作品中的僵尸和丧尸都是有不同设定。大家权当消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