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地球表面70%都被水体覆盖。总而观之,地球上的水约有13亿立方千米(33250万立方英里),然而人们对盛着这些水的江河海洋却仍知之甚少——对生活在其中的生物也一样。
10.巨型乌贼用大脑消化食物
巨型乌贼,即“大王酸浆乌贼”(Mesonychoteuthis hamiltoni),在世人眼中一直是个谜,直到最近才解开;然而我们实际上仍只看见寥寥可数的几只。
巨型乌贼
2007年,最大的一只乌贼在南极洲附近的罗斯海出现,被几个新西兰渔民捉住。它体型巨大——整整10米(33英尺)长,几乎有450公斤(1000英镑)重。这只乌贼被运回新西兰进行研究,人们发现了一些不可思议的东西:它的消化系统贯通了大脑。
巨型乌贼用大脑消化食物
它的大脑结构就像甜甜圈——一圈大脑组织,正中间一个洞。当巨型乌贼吞咽猎物时,食道把食物送到大脑,大脑从中直接吸收营养物质,然后食物才进入胃里。
像这样巨大的乌贼住在深海冰冷的水中,在寒冷和极其缓慢的新陈代谢之间,它们实际不需要太多食物就能活下去。事实上,这种重达半吨的动物每天只需要30克(1盎司)食物。那大约就是一节5号电池的重量。
9.防御水虎鱼的铠甲
水虎鱼是亚马逊河里长着尖牙的恐怖分子。它们的天敌屈指可数,猎物倒是很多,几乎有吃不完的大餐。
虽然单个水虎鱼可能成为海豚或鸬鹚口中的美餐,但是它们喜欢几百条一起成群结队出现的习性让大部分敌人敬而远之,因此,水虎鱼几乎过着无法无天的生活。
尖牙的恐怖分子水虎鱼
最终,亚马逊河的其他鱼儿不得不适应这些粗暴的邻居,甚至亚马逊河里最大的鱼——巨骨舌鱼(Arapaima gigas)——都需要两层防护。
巨骨舌鱼
巨骨舌鱼是巨型鱼,成年时的体重近130公斤(300英镑)。但是据泰迪·罗斯福观察,水虎鱼群不会被体型吓倒,所以巨骨舌鱼为抵挡啮咬而进化出了一副盔甲。
它们的鳞有两层——外层坚硬,是石化的外壳;里层柔软,里面的骨胶原结构像旋转楼梯那样错综复杂。当水虎鱼牙齿钳住外面的壳时,楼梯似的结构就会弯曲、旋转,将撞击力吸收而且不会破损。就像一拳打在枕头而非玻璃窗上——枕头弹回了原型。
8.看不见的战争
你永远看不到海洋里最丰富的生命形式——一个总称为SAR11的细菌科生物。它们遍布世界各大洋,从北极到回归线;它们的工作效率极高——将溶解的碳转换为二氧化碳。
海洋生物面对着各种杀手,其中对手最多的也是用显微镜才看得见的生物——一个与病毒密切相关的群体,叫做“pelagiphages”。它们对SAR11细菌发动了圣战[①]。
海洋生物面对着各种杀手,其中对手最多的也是用显微镜才看得见的生物
这是一场进化上激烈的军备竞赛。23年以前,1990年SAR11细菌被首次发现,备受关注。它们没有什么特别,只是数量庞大。但是今年初,对俄勒冈沿岸水体的一项常规检测发现了大量死亡的SAR11细胞。人们不知道这片水里有这种病毒。研究人员眼睁睁地看着病毒杀死剩余细菌细胞。
1990年SAR11细菌被首次发现
但是SAR11擅长分享遗传信息,它们能比这些病毒快一步,不断以进化挫败对方。而病毒落后并不多。它们已经有了一个完整的新的亚科——这就是为捕杀更高级的SAR11生物所做的进化。这场微生物战争正在我们面前兴起。
7.鲶鱼约有10万个味蕾
人类的味蕾一般有2000-8000个,全部集中在嘴里那一小块灵活的肌肉上。然而,鲶鱼有近100000个单独的味蕾——遍布全身。某种程度而言,一条鲶鱼就是一条游动的舌头。
每个味蕾约有50纳米(10亿分之50米,或说10亿分之164英尺)宽,而且鱼越大,味蕾越多。比较大的鱼全身能有175000多个味蕾。
鲶鱼
为什么动物——尤其是住在昏暗池底的淤泥里的动物——需要这么强大的嗅觉功能?它们用来捕食。越往深处,视觉越受到限制,所以对像鲶鱼这类住在池底的居民而言,视觉没那么有用。
鲶鱼约有10万个味蕾
鲶鱼能用味蕾“尝到”几米之外的猎物,就像狼捕捉到一股气味。它们全身这么多味蕾,实际上是运用三角定位的方法,凭借身体各个部位嗅到气味的强度不同,确定猎物的位置。大部分味蕾聚集在鲶鱼身体前部,所以只要找对了方向,它们就能直接抓住猎物。
鲶鱼仍然会使用眼睛,但是研究人员发现,味蕾比视觉对捕猎更重要。移除鲶鱼的眼睛之后,鲶鱼仍能找到食物。但是移除了味蕾,它们就真的瞎了。
这些珊瑚是整整25%的海洋生命的大家庭
他们正全速增加这个应用里的位置,但是目前为止为数不多,只有加拉帕戈斯群岛、苍鹭岛、威尔逊岛和恐龙湾等附近的珊瑚。这一部分是公众信息特技,一部分是科学项目——当人人都可以享受这样的旅行时,他们也在用相片监管世界最重要的珊瑚的生长(和腐坏)情况,这些珊瑚是整整25%的海洋生命的大家庭。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