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奇闻

探索贵州藏字石事件的真假

2021-01-01 社会奇闻 探索贵州藏字石事件的真假

藏字石局部

黔南州平塘县掌布乡桃坡村掌布河谷风景区,全长6公里,有奇石、奇洞、奇山、奇水、奇竹、奇树、奇鱼等景观。景区距县城63公里,有公路直达,交通便利。景 区内有一块神奇的“藏字石”,体积约1000立方米。说起“藏字石”的发现,还是2002年6月,都匀国际摄影博览会推荐该景区为摄影采风点,原任村支书 王国富在清扫景区时,无意中发现一巨石上有“产”、“党”两个大字,他把长期堆放在巨石间的秸杆搬开后,发现石壁上隐约出现酷似“中国共产党”五个横排大 字,字体匀称方整,每字近一尺见方,笔划突出于石面,如浮雕。这消息立即一传十、十传百,甚至越传越玄,前来探奇的游客先后给它取了“天书”、“藏字 石”、“救星石”、“太阳石”、“神石”等名称,“藏字石”成了掌布河谷风景区的“七奇”之首,令人称奇叫绝之余,不少人发出了这样的疑问:这“藏字石” 是真是假?是人为还是巧合?是新闻炒作还是地质奇观?

当地人把藏字石称之为救星石,意指此石有造福此地乡民之功

省城专家的首次考察——结论:浑然天成

#p#

为了尊重科学,尊重事实,2003年8月中旬,平塘县邀请了贵州工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的毛健全等专家教授到掌布作地质考察,写出了详细考察报告,认定 “藏字石”是从河谷左岸陡崖上坠落下来的一块巨石,在陡崖上仍可看到崩塌岩体留下的的凹槽,崩塌岩体坠地后,沿节理分裂为左右两块巨石,似“中国共产党” 几个大字就清析地显现在右边巨石的内侧节理形成的石壁面上,字体列成一排,大小相当,分布匀称,平均高25.2厘米,平均宽17.8厘米,字体较石壁突出 0.5-1.2厘米,与其并列的五个字的两端还有似字非字的突显痕迹。经鉴定,“藏字石”上所现“中国共产党”多由生物化石组成,组成的生物有海绵、海百 合茎、腕足类等,从组成字的痕迹中可以清晰的看到有许多椭圆形和柱状结构,正是这些无序的化石堆积物,在这个节理破开的断面上就十分巧合地组成了有序的五 个大字。构成字体的矿物成分是方解石,化学成分是碳酸钙,与巨石的成分是一致的,其结构与基岩略有差异,结构较为致密。五个字浑然天成,无人工雕琢、塑 造、粘贴痕迹,其成因是在沉积时生物遗体顺层堆积,在这一层中化石相对富集,在成岩阶段,通过交代作用,碳酸钙交代了生物遗体中原有成份,形成生物化石, 由于结构与原岩有所差别,在坠落到地面,沿节理面裂开时显得突出,同时抵御风化的能力又强于基岩,因而更加突显出来。“藏字石”坠落的地位正好处在河左岸 陡崖所形成的半洞下面,对这些字起到了保护作用。

#p#

2003年8月28日,省政府办公厅又责成省国土资源厅派员对“藏字石”五字成因作进一步科学鉴定。9月2日,贵州省国土资源厅吴道生副厅长率领有关处室人 员和省地矿局地质专家、教授级工程师王立贤等到掌布作现场考察鉴定,经专家考察,字迹出现是一层由海绵、珊瑚、腕足、海百合等古生物化石组成的化石层的横 断面上,化石层厚约30厘米。由于这些化石抗风化能力和抗溶蚀能力比其周围的岩石强,因此化石就突现于岩石面,形成汉字轮廓,“中国共产党”五个字由化石 遗体构成,五字在5-8米的距离内字形清楚,另一侧破裂面上也可隐约见这五个字,但字型难以识别。通过实地观察,专家们的结论是:“中国共产党”五字浑然 天成,是以钙质海绵为主的化石无序排列巧然而成,在五个字的周围,未发现人工雕琢、塑造、粘贴、充填的痕迹。五个字的地位与巨石上的化石层分布一致,即五 个字的高度未超过化石层的厚度,五个字的笔画是由无序堆积的钙质海绵化石组成,海绵化石的形态和成分与岩石中散布的其它海绵化石相同。破裂的两块巨石的相 应部位均显示出由化石构成的类似突起,仅是清晰程度不同,表明在两块巨石破裂之前就已存在于岩石内部。其结论与第一次考察鉴定是一致的。省国土资源厅将这 次考察情况及结论向省政府写了专题报告。

#p#

北京专家的考察——结论:“藏字石”已有2.7亿岁随着“藏字石”知名度的不断扩大,不少人担忧省专家鉴定的权威性不够,事隔三月,应平塘县委、县政府的邀请,以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地学部 副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地质学家李廷栋,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地质专家刘宝王君,中国地质大学教授、国土资源部国家地质公园评委、著名古生物学家李 凤麟等15人组成的“贵州平塘地质奇观·中国名家科学文化考察团”,于2003年12月5日至8日深入掌布河谷重点对“藏字石”进行实地考察。专家一致认 为,掌布河谷景区“藏字石”上五个字位于距今2.7亿年左右的二叠统栖霞组深灰色岩中,岩层中的古生物化石及生物碎屑呈似层状分布,经溶蚀及差异风化作 用,使生物碎屑突出于石灰岩上。出现“藏字石”的巨石,受到以上同样的地质作用。巨石坠落后,在其南、北两石同一层位的石壁上,均可见由突出的化石及生物 碎屑组成的各种图案,这些图案,包括象“中国共产党”几个字在内,与各大景区的象形石一样,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均可有多种意会。五个字的均匀排列现象,虽 然是极其罕见的小概率事件,但均可从地质科学特别是沉积地质学上得到解释和说明,“藏字石”上至今未发现人工雕凿及其它人为加工痕迹,堪称世界级奇观,具 有不可估量的地质研究价值。另外,该景区内的“石蛋群”景观,也是一个较好的地质遗迹,有较高研究价值。专家、院士们在对州、县领导的考察座谈会上,对掌 布景区龙其是“藏字石”奇观给予了极高评价。李廷栋院士说:“通过对平塘这个地质奇观的考察,我觉得平塘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十分丰富,有世界上独一无二的 咯斯特地貌,其独特的地质奇观在科学研究上作出很大贡献,科技研究的潜力很大,旅游业开发有着广阔的前景。在旅游开发上,要赋予地质科学方面的内容,既增 加旅游的娱乐性又可以增加科学知识,这是当今旅游发展的趋势。”刘宝王君院士说:“平塘出现这一现象从科学的角度是可以解释的,并没有违背科学规律,奇怪的 是它的概率太微乎其微了,这个现象在平塘出现,对于我们这样专业的人也觉得十分罕见,因此我们要保护、要研究、要利用它。”国土资源部教授毕孔彰说:“我 们这个考察团是由区域地质学家、层积学家、地球化学家、古生物学家、构造地质学家、国家地质公园专家、规划专家以及著名教授、学者等人员组成,是很全面 的,能够保证考察的综合性和完整性。”中国地质大学教授贾精一说:“这一地质奇观是一个艺术极品。这是因为有‘中国共产党’这五个大字虽然是自然形成,但 只有自然与人和谐交融交流,才形成‘中国共产党’这个意境,这是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相结合的结果。”

#p#

“藏字石”——“读”你不厌倦

“藏 字石”经历了地质专家三次考察,验明真实身份后,以它特有的魅力,更加吸引游客。游客们只要从不同的角度、打破思维定势,都可以从“藏字石”中“读”出不 同的内容来。它给人以极大的想象空间:游人说它神奇,地质学家说它有极高研究价值,社会学家、人文学家说它是社会历史的进步,书法家可以从它身上得到启 发,意向派画家在它面前自叹不如,诗人“读”它会激发灵感……

正如北京专家、院士在考察结论中提到的:“巨石上由突出的化石及生物碎屑组成 的各种图案,包括像‘中?共?党’几个字在内,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均可有多种意会。”“中国共产党”五个字的出现,不光是自然科学的事,还涉及到社会科 学、人文科学的问题,是由形象思维到逻辑思维的过程。不同文化背景、不同思想意识的人从各个不同的角度来看这些图案,将会得出不同的结论。“中国共产党” 这五个字最初是共产党的村支部书记发现的,也就不足为奇了。只要你愿意发挥想象,从从局部还可以看出像维吾尔族文字,像英文字母,像布依少女头像,“中国 共产党”五个字的右下角还有像书法落款之类的文字等等,只要你愿意读它,它就会给予你收获。

平塘有此景,天下应虚心

掌布河谷 景区内原生植被保存完好,喀斯特岩溶地貌明显。河谷两岸山高林深,悬崖峭壁耸入天际,河水清澈透明,藤萝垂吊,溶洞密布,景观奇特迷人,有被游客称为奇 石、奇洞、奇山、奇水、奇竹、奇树、奇鱼的“七奇”景观。像“藏字石”这样的奇石还有“浪中漂来石”、天然“石蛋群”等;奇洞有躲兵洞、熬硝洞、阳阴洞。 熬硝洞中石笋、八仙桌、群龙聚汇等千姿百态。阳阴洞的流水自然形成一冷一热温差,有“冷热泉”之称。躲兵洞、熬硝洞、阳阴洞三洞相连,可步行、可行船观赏 洞中景色;奇山为景区内的山崖壁面上有石观音和石狮子,栩栩如生;奇水为景区的6公里长的河水,清澈见底,河底色彩斑澜。同时河边有一天然泉水,清澈透 凉,富含各种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称“长寿泉”;奇竹为景区保存有贵州面 积最大的藤竹群,藤竹相互缠绕,似铺在河谷两侧的绿色地毯;奇树有景区内叶形似蝶翼,白天张开,夜晚闭合的“夜合欢”树,叶片能闻情歌舞动的跳舞树,大大 小小抱石入怀充满人间情趣的秀木佳树,还有石顶森林、渴望树、断枫遗址等;奇鱼即在景区上游石蛋潭内,生长无数小鱼,人游水中而鱼不惊,鱼群漫悠悠亲吻人 体,极为舒适,故称“吻人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