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千年来,在印度古老的城市瓦拉纳西(Varanasi),恒河西岸的马尼卡尼卡河坛(Manikarnika Ghats)上葬礼的火焰几乎从未熄灭过。
这座位于北方邦的圣城,是印度人心底最神圣的地方,人们相信只有把骨灰挥撒在这儿,灵魂才能得以解脱。尸体必须接受火的历练灵魂才能摆脱身体的束缚。
摄影师迈克尔·赫纽维茨(Michal Huniewicz)用镜头记录下了这些惊人的罕见画面,让人们得以窥见印度教教徒往生的最后历程。
揭秘:印度是如何火葬的?
古老的习俗:瓦拉纳西是印度教教徒心底最神圣的地方,人们相信只有骨灰挥撒在这儿,灵魂才能得到解脱。尸体必须接受火的历练灵魂才能摆脱身体的束缚
敬意:裹好的遗体被抬向河边为火化做准备
夺眼球:两名游客坐在船上看葬礼受压迫:人们认为死亡会传染,只有Dom人可以接触尸体
每天有多达300具尸体在这个“焚化坛”处火化,该名字来源于一级级延伸到圣河水边的台阶。几个世纪以来,老弱病残者都聚集在恒河岸边该地附近等待死神的降临,而岸边的那些特殊建筑也是为了这些人的最后时刻而建。
但这个巨大的葬礼场所却没有弥漫着悲伤的气氛,相反的,人们随着葬礼的进行节奏,笑的笑,打牌的打牌。
印度教信徒认为死亡并不是损失,而是摆脱了肉体的束缚,就像人们丢弃不能再穿的旧衣服一样。马尼卡尼卡河坛堆满了用于焚烧遗体用的木头,一个个家庭拥挤在一起举行着仪式;家畜在丧家边上踱步;还有没事看葬礼解闷的闲人和好奇的游客。
葬礼的进程对灵魂的解脱升天相当关键,仪式的每个步骤都要完美地完成,否则灵魂在人死后会迷失在去往天堂的路上。
揭秘:印度是如何火葬的?
受压迫:人们认为死亡会传染,只有Doms人可以接触尸体
每天有多达300具尸体在这个“焚化坛”处火化,该名字来源于一级级延伸到圣河水边的台阶。几个世纪以来,老弱病残者都聚集在恒河岸边该地附近等待死神的降临,而岸边的那些特殊建筑也是为了这些人的最后时刻而建。
但这个巨大的葬礼场所却没有弥漫着悲伤的气氛,相反的,人们随着葬礼的进行节奏,笑的笑,打牌的打牌。
印度教信徒认为死亡并不是损失,而是摆脱了肉体的束缚,就像人们丢弃不能再穿的旧衣服一样。马尼卡尼卡河坛堆满了用于焚烧遗体用的木头,一个个家庭拥挤在一起举行着仪式;家畜在丧家边上踱步;还有没事看葬礼解闷的闲人和好奇的游客。
葬礼的进程对灵魂的解脱升天相当关键,仪式的每个步骤都要完美地完成,否则灵魂在人死后会迷失在去往天堂的路上。
人们用彩色的布条包裹着亲人的遗体,用竹子做的担架抬着穿过古城的街巷,迈下一级级台阶来到圣河边上。
葬礼由死者最亲的男性家属执行,女性向来不被允许出席葬礼因为人们担心女人收不住的哭声会破坏葬礼恭敬的气氛。遗体先要放入恒河中浸湿,再放在台阶晾上两个来小时。这时人们通常就把遗体独自留在台阶上,有时家畜会过来吃掉遗体边上装饰着的花朵,牲畜的尿也会不经意地拉在上面
等遗体干得差不多的时候,人们把它抬到木头堆成的焚烧坑上。木头要经过精心挑选、称重,数量则根据丧家的财力决定。
印度人相信死亡是会传染的,只有特定种姓的人才“百毒不侵”,他们通常处于社会的最底层,他们可以跟尸体接触。这个种姓的成员被称为Doms。没想到因祸得福,逐渐地这群Doms人垄断了葬礼行业,在瓦拉纳西发家致富起来。
火化在印度教教徒眼中是首选的处理后事的方式,因为他们认为火焰能净化灵魂,让灵魂摆脱身体的束缚,使人们得以获得新生。在他们的世界里没有棺材,只有特定的人才进行土葬而不用火葬。这些人包括圣人和出生不到两岁就去世的小孩,因为人们认为这些人的灵魂是洁净的不需要经过火焰的历炼。罪犯和自杀的人们也要用土埋了,那是因为他们的罪孽过于深重,葬礼的烈火无法净化他们。
遗体放置要脚朝南对着阎摩(Yama)世界的方向,头朝北对着财神俱毗罗(Kubera)的世界。
传统上,丧主要穿着白色的衣服接过Doms递过来的点着火的细枝点燃柴堆,这时遗体变成了火神阿耆尼(Agni)的祭品。
遗体经焚烧后,还会有一个仪式——取来恒河水浇灭火焰。有时不大宽裕的家庭因买不起足够的木头,有的遗体还未被燃尽也就把残留撒入恒河中。游客们可以围观葬礼,但被要求举止文明,拍照通常被列入禁止之列。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