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挺忙的,所以上晚班巡完仓库多数去睡觉休息了,今天才有点精神,就写两个短篇,一个亲身经历,一个是长辈们说的。
我在本网站发表的《避煞》帖子里,提到过我的好朋友骆先生。这家伙在家是小儿子,上面有个姐姐,从小得宠,他爸妈也不会像别的家长那样,小时候讲些嗷呜婆大马猴抓小孩的故事吓唬他,所以他从小胆子就比较大,上幼儿园的年龄,晚上上厕所是自己一个人去的(以后还会写骆先生遇到的事,今天先写这个)。
我从小听着嗷呜婆抓小孩的故事长大,胆子肯定小,直到上小学也是比较胆小。小学时有一天和骆先生玩,我突然想吓唬他,就很认真地骗他说:小弟(骆先生父母就是这么叫他的,以下也这么称呼,实际上他比我大三个月)我告诉你一件事,我晚上在窗外,有时候看到一些白白的东西飘过,但不是在我家窗前,是在 窗户对着的那条路。你家在我家窗外斜对面,大门向着这条路,你小心点,晚上注意关好门。小弟说:真的吗?我从来没见过啊,你是不是看错了?我认真地说没有看错,真的。小弟说到时候我要看看是不是真的。
本来这是我吓唬人的话,没想到过了几天,小弟说他也看到了。我当时心里偷笑,以为他反过来吓唬我。可他认真地说:我们家睡觉前才关门,那天晚上我在屋里也看到门外面路中间飘过,就是白色的一小团,像两三块抹布那么大,飘得不快。我忍着笑问他:那有没有飘进你家里?小弟说:没有,就在路中间飘过。这条路没路灯,尽头就是单位的仓库了,那东西好像从仓库那边飘过来的。我又问道:那你不怕那些东西飘进来吗?小弟说:我叫爸妈也看了,爸妈却没看到,可能是灰尘或塑料袋,也可能是我看错了。我就看过一次,往后几天就没看到了。
本来我以为是小弟反过来吓唬我说的话,但再过了几天,小弟又告诉我:昨天我老家的人来做客,我告诉了长辈们,他们说那是鬼,还叫我们小心。我听了开始有点害怕,说道:幸亏我平时是白天上厕所的,要是晚上的话,遇到就糟糕啦。还有你家晚上不关门,小心鬼会进来。小弟说这倒不怕,我家门口上面有个镜子挡着。你看我家对面那户人的窗户,就是在你家巷子的4号那户人家,他们也在窗户上面挂个镜子对着我家这里,这样两家人都可以防鬼进来。长辈们还说如果遇到了,吐口水就可以赶跑它们。我又问:那你晚上上厕所怎么办?还敢一个人去吗?小弟说那怕啥,长辈们说世界上没那么多妖魔鬼怪,就算有,一般吐口水就解决了。不过我现在不去街口那个公厕了,我家里窗外就是修理厂院子,我们跟修理厂也熟,我把窗户拆了一条窗枝翻出去,去修理厂的厕所。我翻窗户去厕所爸妈也不会骂我的。
看着小弟不像说谎的样子,连晚上上厕所都不去街口的公厕,我竟然完全相信了。还传给了其他小伙伴知道。其他小伙伴有的也被吓到,但也有个别不信的。我从那时起晚上都不敢上厕所,尽量在白天解决完。就连晚上出门,比如去看电影,也得要大人陪着去,不然就不去了。就这么过了大概过了一年多后,小弟有次和我聊天的时候,不知怎么又说起那白白的东西的事,小弟说道:其实晚上就是黑麻麻的一片,哪有什么白色的东西。我问他:那上次你不是说看过吗?小弟说是吗?我从来没说过啊,不记得了。我说:这是你去年说的啊,我当时看到以后告诉你,你后来说你也看到了。你还说你老家长辈告诉你那是鬼,遇到了要吐口水赶跑它们。小弟说:真的吗?确实想不起来了。如果真的说过,那可能我是骗你的,因为我觉得你这胖子当时应该是在骗我。你爸爸在夏天的晚上,经常在这条路上散步,如果有那东西,你爸爸早就遇到啦。这下我没词了,本想吓唬朋友的,结果反倒自己吓了自己一年多。
广州市东风中路与越秀中路交界的地方,有棵老榕树,据说是上百年的历史。那个地方在过去是广州的东城门,门前有条叫东濠涌的护城河,从白云山引水下来直通珠江。长辈们说晚晴时期,一天有个在东郊的农民,挑着菜早上进城,卖了一天菜后傍晚回家。走到东城门,在老榕树下挑着担子围着树转了一个晚上。第二天早上还在转,引来百姓围观,连守城的官兵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看这农民围着树走,也没有做出什么违法行为,所以官兵也不管。当中有位老人懂行,上前扇了卖菜的农民两巴掌,农民马上清醒过来,楞了一下然后累倒在地。大家把农民扶起来,老人说赶紧把他扶到路边,离开那棵榕树,其他人也不要靠近!又问守城的官兵要了水给他喝。农民恢复过来后,说他晚上回家时,不知怎么走到一条很长的路上,那条路有田野,有树木,也有人家。但那些人好像没看到他一样,他就这么走着走着,也不觉得累,像是有个什么东西在吸引他往前走。他也觉得怎么走了那么久,天还没黑,一片灰蒙蒙的。但人就是不想停下来,就这么有点迷迷糊糊地走。老人说这农民可能是因为劳累,阳气减弱而无意中走到阴路上了,用现在的话解释就是穿越到了阴间。农民看到的人家都是阴间的“人”,但阴间的“人”不一定能看到他,如果没人给他解开,他就这么一直走到体力耗尽而亡。如果在阴路遇到猛烈的东西,那就会加速完蛋。老人让农民回家以后赶紧去找师傅看看,最好做个法事,以后就不会遇到了。后来事情传开来,很多人包括官兵都去拜祭那棵榕树,那棵榕树在当年确实是长期香火旺盛。直到民国时期,这件事才逐渐被人淡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