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奇闻

这几个霸气的成语,都来自楚

2023-07-07 生活百科 这几个霸气的成语,都来自楚

人们常说,武汉人身上有一股子劲,是韧劲、闯劲、拼劲、干劲。“我信了你的邪”“铆起搞”这些武汉人常挂在嘴边的方言,也加深了人们的这一印象。

事实上,武汉人的精气神不单单是从他们的日常方言中可以看出,还有不少我们熟悉的成语典故,也正是出自这片土地。

筚路蓝缕、一鸣惊人、百步穿杨……那些历史深处的人物个性和豪言壮语,穿越千年影响至今,我们不妨来看看这些霸气的成语,和楚地有怎样的关系。

先说说这位“一鸣惊人”的楚庄王,他来自春秋时期的楚国。据《史记·楚世家》记载,他即位3年,外人却看不出他的想法。伍举给楚庄王出了个脑筋急转弯:有只鸟栖在高山上,三年不飞不叫,请问这是什么鸟?

楚庄王答曰:三年不飞,一飞必定冲天;三年不叫,一叫必定惊人。

原来楚庄王正在摸底呢,而他决定出手的时候也是干脆爽烈——整顿吏治,任用良将,攻灭庸国。

此后楚庄王治国威德并用,在洛阳问鼎时,听到王孙满说“在德不在鼎”后,便领兵回国继续励精图治,发奋图强成就雄图霸业,用“一鸣惊人”来形容也不为过了。

而他能这么兢兢业业,也是由于楚国先人给他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左传·昭公十二年》记载:有一次,楚庄王率军攻打郑国,郑国到晋国求援,说楚人很骄傲,出兵就可以把楚军打败。

但晋国有一位谋士却十分清醒,他说楚庄王自从灭了庸国后,时常告诫百姓,不要忘记楚国先君开创基业时“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生活,楚国“民生在勤,勤则不匮”,这样的国家哪里骄傲了。结果晋国不听,任性出兵,被楚军打败。

筚路蓝缕,以启山林。讲的正是楚国建国时的艰辛。原来,周成王时,王室为赏赐开国功臣的后代而分封诸侯。当时分封的诸侯为公、侯、伯、子、男五等爵号,祖先熊绎被封为第四等爵号,称为楚子,居住在荆山一带,环境很是艰苦。

熊绎第一次以诸侯身份出席朝廷召开的盟会,却受到了屈辱。回乡后,他便号召乡亲“同心创业,奋发图强”,带领楚人驾着柴车,穿着破衣,在土壤贫瘠、自然条件很差的荆山垦地。

从白手起家,经一代代楚人苦心经营,楚国的疆土不断扩大,财富日益增多,军事力量不断增强,终成江汉一带的霸主。

当然,楚人不仅胸中有乾坤,身上也有功夫。“百步穿杨”的记录,也是楚人贡献的。

据《史记·周本纪》记载,战国时代,秦国的名将白起打算率军攻打魏国,魏国的谋士苏厉献策,称:“楚有养由基者,善射者也,去柳叶百步而射之,百发而百中之”,这样的武林高手尚有收住锋芒的时候,白起也就别那么好战了。

这个名叫养由基的年轻人,正是楚国的射箭高手,能够在百步之外的杨柳树上,按编号次序,连射中三片杨柳叶。重点是,他不仅艺高人胆大,还能虚心听取别人的建议,身怀绝技却低调不膨胀。

春秋战国500年,尚且人才辈出,能让史家左丘明、司马迁编写进历史,这是他们对遥远古人的颂扬,也很值得今人细心品读。

因为在2000年后的今天,当这片土地正在遭受新冠肺炎的创伤,居住在这里的人们,却也正在用自己的方式和坚韧顽强,续写着当年筚路蓝缕不畏艰辛的历史。

读史,使人平和内心,洞悉人生,增长智慧。

当面对人生困境之时,该如何使内心变得更加强大呢?有人说:那就多读书吧。对此,周国平则认为:读无用的书,做有梦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