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县浏阳,公元209年置县,迄今已有1814年。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时称有"经世之才"的黄征(徵),开始主持编纂《浏阳乡土志》,经多方考证,其断言浏阳置县"必始于是时"。
这本《浏阳乡土志》被誉为"晚清乡土志之翘楚",填补了浏阳晚清三十多年的历史空白,稿本曾颠沛于广东、武汉、台湾等地,于2007年由黄征之子黄彰健赠送给浏阳。至此,这本辗转百余年、飘蓬上万里的稿本终归故里。
一百多年前的浏阳是什么样子的?有着怎样的历史、文化、风俗?因稿本年逾百龄,孤独存世,世人憾之难睹。近日,为了让更多人走近这本颇具研究价值的珍贵文献,浏阳市图书馆将其稿本进行了整理影印。值得一提的是,这套影印本融入了浏阳夏布、古山贡纸、木活字印刷等浏阳非遗元素,以此回应捐赠者的美意。
影印本《浏阳乡土志》
百年前编纂,史料丰富、考证翔实
“浏阳乡土志一书,为卷十五,其编撰之例,自京师编书局颁定,用以备编辑初等小学教科之原素(编者注:元素)也……”泛黄的纸张,温润的毛笔字,笔墨酣畅、行云流水般的文字再加上编排得当的版式,在一百多年后翻阅《浏阳乡土志》稿本,仍是一种享受。由此也可以想象,它的编纂者曾为此耗费的心血。
年逾百龄,孤独存世。泛黄的珍藏稿本再与世人相遇,它的前世今生由此也就变得清晰起来——
黄征,又名祖勋,字颖初,号聿园,清同治癸酉年(1873年)生于浏阳,廪贡生,曾任岳麓书院主任教习,清光绪间曾从谭嗣同游,擅长文章,著有《词林韵准》等,时称有“经世之才”,与谭嗣同、唐才常并称“浏阳三杰”。
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受时任浏阳知县朱蔚亭的邀约,黄征开始主持编纂《浏阳乡土志》。在编纂之初,这本书不仅承担着地方志的角色,也打算作为当时学制改革初等小学编辑教科书的资料。两年后,编纂初步完成,其内容记事则止于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
《浏阳乡土志》稿本第一页
全书以历史、地理、格致为纲,细分为15个类目,全文共15万字左右,内容包含浏阳当时的历史、沿革、政绩、兵事、户口、氏族、实业等方方面面。在编纂这本书的过程中,编纂者皆是一一通过实地考察后方才下笔成文的,史料之丰富、考证之翔实,是研究浏阳历史、文化、风俗、经济等不可或缺的文献。因此,这本乡土志被誉为“晚清乡土志之翘楚”。
《浏阳乡土志》编纂完成后,由于种种原因,未能付梓发行。后来,由黄征的后人带往台湾,直到1967年才由黄征之子黄彰任、黄彰健、黄彰位校刊并在台北出版。
“黄彰健先生在历史界颇具盛名,有相当的学术成就,尤其是对戊戌变法的研究。他对浏阳很有感情,2007年将《浏阳乡土志》稿本赠与了浏阳,着实让人感动。”市图书馆副馆长邝飘表示。遗憾的是,黄彰健先生于2009年去世。生前,他再次嘱咐三个女儿(黄敦柔、黄敦徽、黄敦怡)将其父黄征、其姐黄慕兰、其兄黄彰任编著的几十本书都送给了浏阳。这些书籍飘洋过海后皆被浏阳市图书馆珍藏,使得世人能更多地了解这个充满着书香传奇的家族。
影印本充满浏阳元素,焕发新活力
“《浏阳乡土志》内容丰富,比一般乡土志多两至三倍,篇幅之长,为海内所少见。同时,它承上接下,填补了浏阳晚清三十多年的历史空白,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它取材态度严谨,除了资料取自旧志外,主要靠调查所得,其记述方法仿照《水经注》,具有脉络清晰、源流分明等特点,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和学术水平。”对于《浏阳乡土志》,青年文史学者汤锐给予很高的评价。
此外,汤锐对比过《浏阳乡土志》的铅印本和稿本,铅印本有一些明显错误,是排印过程中产生的,可以依据稿本校正。这正是稿本的可贵之处。
2007年,浏阳市图书馆收到《浏阳乡土志》稿本的捐赠后,遵照黄彰健先生的意愿,悉心珍藏。
轻捻桃花,手留余香。桃源三千,春意盎然。
从编纂到捐赠,黄家几代人对浏阳的桑梓之情溢于言外。“经世之才”黄征兢兢业业纂书,历史学家黄彰健跨越海峡捐书,让人颇为感动。由此,如何让这本穿越百年时光的《浏阳乡土志》稿本得到最好的传承与利用,浏阳市图书馆也开启了属于爱书者的“心之回应”。2022年8月,浏阳市图书馆开启了对《浏阳乡土志》稿本的整理影印工作。
蓝底印花的布艺封面,内页采用有着数百年历史的浏阳古山贡纸,再配上浏阳的木活字印刷,正文则根据原书版框比例进行复制影印,外包装采用浏阳夏布配刺绣……为了找到合适的印刷厂家,图书馆的工作人员跑遍了浏阳、江西等地。最终一套三册线装本的《浏阳乡土志》影印本出炉了,其中涵括诸多浏阳元素。这份古香古色,就让人手不释卷。
“读书的最高境界是利用书,让更多人了解它、阅读它,而不是束之高阁,这是黄老先生和我们共同的心愿。”市图书馆馆长杨荣表示,后续,市图书馆还将对这本书进行点校。
时空的回响,震动沉睡的力量。无疑,穿越百年,《浏阳乡土志》从历史深处款款而来,散发着一份独有的馨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