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奇闻

生地的功效与作用(《本草精荟》:清热凉血:生地)

2023-02-23 生活百科 生地的功效与作用(《本草精荟》:清热凉血:生地)

地黄在《本经》中也叫地髓,为玄参科植物怀庆地黄或地黄的根。主产于河南、河北、内蒙古及东北等地。怀庆产者质量为佳,也是中药“四大怀药”之一。地黄入药有生地黄与熟地黄之分,生地又可分为鲜地黄与干地黄。入药不同,功效也有所区别。

一、功效应用

生地黄味甘、苦,寒。归心、肝、肾经。

功效能清热凉血,养阴生津。其特点善于清热养阴,乃滋阴清热之要药。

常用于热入营血,温毒发斑,吐血,衄血,热病伤阴,知绛烦渴,津伤便秘,咽喉肿痛等证的治疗。

张景岳则把地黄评为中药“四维”之一,其中没有石膏,张景岳言:“参地如良相,附黄如良将”,可谓比喻形象。

名家名著摘要:

《本经》:“主折跌绝筋,伤中。逐血痹,填骨髓,长肌肉。做汤,除寒热积聚,除痹,生者尤良。”

《别录》:“主男子五劳七伤,女子伤中,胞漏下血。”

《日华子本草》:“治惊悸劳劣,心肺损,吐血,鼻衄。妇人崩中血晕。助筋骨。”

《长沙药解》:“凉血滋肝,清风润木,疗厥阴之消渴,调经脉之结代,滋风木而断疏泄,血脱甚良,泽燥金而开约闭,便坚亦效。”

《本草备要》:“滋阴退阳,凉血生血。治血虚发热,劳伤咳嗽,痿痹惊悸,吐衄尿血,血运崩中,足下热痛,折跌绝筋,填骨髓,长肌肉,利大小便,调经安胎。”

《医学衷中参西录》:“鲜地黄性寒,微苦微甘,最善清热、凉血、化瘀血、生新血,治血热妄行吐血、衄血,二便因热下血;干地黄即药房中常用之生地,经日晒干,性凉而不寒,生血脉,益精髓,聪明耳目,治骨蒸劳热,肾虚生热。”

二、配伍应用

1.用于温热病热入营血,身热口干、舌绛或红等证。生地有清热凉血与养阴之功。治热入营分证,常配伍玄参、水牛角、连翘、金银花等,以增强清营养阴功效,即清营汤。

若治温病后期,余热未尽,阴津已伤而致发热、夜热早凉,以及阴虚内热所致的潮热证,常配伍知母、青蒿、鳖甲等,即青蒿鳖甲汤。

2.用于热在血分,迫血妄行的吐血、衄血、尿血、崩漏下血等证。生地能凉血止血。治以上诸证,常配伍侧柏叶、生荷叶、艾叶等,即四生丸。

若治血热毒盛,发疹发斑而斑疹紫黑之证,常配伍水牛角(或李可犀四味)、丹皮、赤芍等以凉血消斑,即犀角地黄汤。

3.用于热病伤阴,舌红口干,或口渴多饮,以及消渴证烦渴多饮等证。生地能养阴生津,实为要药。治以上诸证,常配伍麦冬、沙参、玉竹等,以养胃阴、生津液,即益胃汤。

若治消渴证,常配伍葛根、天花粉、五味子等,即玉泉散。若配伍生黄芪、生山药、净萸肉等,即滋膵饮。

若治肾阴不足,潮热、盗汗、遗精、消渴等证。常配伍山药、山茱萸、丹皮、泽泻等,即滋补肾阴名方六味地黄丸。

若治肾阳亏虚所致的小便不利、消渴等证,可于六味地黄丸中再配伍炮附子、肉桂,以温补肾阳,利水消肿,即《金匮》名方肾气丸。

张锡纯言:“方中以黄芪为主药,为其能助脾气上升,还其散精达肺之旧也。《金匮》有肾气丸善治消渴。其方以干地黄为主,取其能助肾中之真阴上潮以润肺,又能协同山萸肉以封固肾关也。”

4.用于热甚伤阴劫液而致肠燥便秘。生地既能清热,又能养阴生津,故善治肠燥津亏便秘之证。常配伍麦冬、玄参等,即增液汤;若燥结热实,可再加大黄、芒硝,即增液承气汤。

黄元御言:“地黄者,准阴之兵,多多益善,而究非主将也。仲景于地黄,无作君之方,无特加之法。肾气丸用之治消渴淋癃,君附子以温肾气,地黄滋风木之枯燥也;薯蓣丸用之治虚劳风气,君薯蓣以敛肾精,地、胶、归、芍清风木之疏泄也;炙甘草汤用之治经脉结代,君甘草以补中气,地、胶、麻仁滋经脉之燥涩也;大黄土虫丸用之治劳伤干血,君大黄、土虫以破积,地黄、芍药润经脉之枯燥也;黄土汤用之治便后下血,君黄土以收血脱,地黄、阿胶清风木之疏泄也;胶艾汤用之治胎阻下血,君胶、艾以回血漏,地黄、归、芍清风木之疏泄也”。黄氏对仲景应用地黄经验,认识颇深,更对后人临症不辨阴阳虚实,而乱用地黄者,训斥有节,足堪人师。

三、用法用量

生地常入煎剂,也做丸散。入煎剂常用量十余克至几十克不等;鲜生地用量可加倍,常捣汁入药。

汪昂言:“生掘鲜者,捣汁饮之,或用酒制,则不伤胃。生则寒,干则凉,热则温。”

四、应用注意

生地性寒而滞,故脾虚湿滞,腹满便溏者不宜用。

《本草汇》:“丹溪云:气病补血,虽不中病,亦无害也。不知血药属阴,其性凝滞,若胃虚气弱之人,过服归、地等剂,反致痞闷,饮食减少,变症百出,至死不悟,岂不惜哉。”

黄元御言:“水旺土湿者,切不可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