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的九月与十月,很幸福地被浓厚甜蜜的桂花香包裹,在树下深呼吸,就觉得秋天值得。寒露后,天渐冷,桂花花期也进入末尾。是不是很不舍这香味?
想要留住这桂花香,方法有很多。在今天,人们印象里桂花的最大用途就是做糖桂花,润色甜品与糕点。不过,今天小编就要介绍一款特别的桂花制品,堪称明清时代的口香糖。
当有人向你私密低语的时候,有淡淡的桂花香气从对方口中飘溢而出,那是一种什么感觉?在明清时代,这种香花曾经有一个非常大的用场——那就是制作物美价廉的香口用品。
这种以桂花为原料的“口香糖”在明人口中叫做“桂花饼”。明代有文人编撰了一本《竹屿山房杂部》,这是一本当时的生活知识用书,其中记载有“桂花饼三制”,即三种制作桂花饼的方法——
第一种最为简单,把刚开的桂花花朵摘下,去掉蒂,利用石磨碾磨两三遍,让花朵变成极其细腻的花泥,然后泡入水中反复揉搓,由此去掉花内的苦涩汁液。接下来,拿出类似做月饼的木花模,先往内抹点油,再填满桂花泥,形成带有各式花形轮廓、表面显现浮雕花纹的小饼。把这些桂花小饼从模子中倒扣出来,用纸张加以多层的包裹,再置于低温的微火之上烘烤,烤干之后即是成品。在传统的生活条件下,这些成品会贮藏在烟囱旁,以保持干燥。
儿茶树
第二种制法,是将第一种桂花饼加以升级,将之与梅苏丸结合在一起。梅苏丸是一款传统保健型零食,以柿霜、盐梅肉、薄荷叶、紫苏叶、茶叶、麦门冬、糖调和在一起形成,夏日噙含有祛暑止渴之功效。升级版的香口桂花饼,则是把单纯以桂花泥制成的小花饼进行二度加工,将它们细细地捣成干粉,再与白砂糖、梅苏丸兑合在一起,反复舂打,直到三种成分混合均匀,然后填入花模内,形成“桂花梅苏”小饼。
第三种制法的产品最为高档,加有孩儿茶作为一味原料。所谓孩儿茶,实际上是儿茶树的树汁凝结物,出产于印度、缅甸等地。在元代,随着海外贸易的繁盛,这种异国产品形成了稳定的进口,于是,以孩儿茶为主要原料的香口专用品出现了,称为“孩儿香茶”“香茶”或“香茶饼”。
今天,很多人误以为,使用各种清新口气的制品,是一种现代教养,然而实际上在古代中国,至少就上层社会来说,乃是日常的生活习惯。不过,从汉代到元代,口香制品一直局限于价格昂贵的香料,非普通人所能消受。明代开发出桂花制的香口品,是一个很重要的突破,把成本大大降低,这就扩大了消费群体,让普通人也能“香香嘴巴”,建立清新口气的习惯。
明代的桂花饼由制作原料实际上细分为三档,充分考虑了不同群体的消费能力,同样是香口之物,真是丰俭由人呐!三档桂花饼中,最低一档单纯以桂花为原料,价格应该很低。估计当时很多心灵手巧的女性会趁秋季桂花飘香之时,自己动手制作一年当中使用的香口桂花饼,如果自家正好种了几棵大桂树,那么简直就是零成本啊(毕竟当时每个村都会有不少李子柒这样的姑娘……
因此,在明清时代,讲究生活品质,注重体面的人,会在每顿饭后都含上一小块桂花饼,临睡前也要噙一小块,由此让唇齿日夜爽洁。若懂得情致,也会特意含上香饼。《金瓶梅词话》第五十一回就写道,潘金莲在就寝之前,“从新把嘴唇摸了些胭脂,口中噙着香茶,走过这边来”。在低垂的帐帷内,唇间有桂花的香气悄悄飘来,也许这也是桂花带来的一份香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