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奇闻

国花是什么花象征什么(牡丹为何会被有些人奉为“国花”?它自身有什么优势?)

2023-02-01 生活百科 国花是什么花象征什么(牡丹为何会被有些人奉为“国花”?它自身有什么优势?)

2019年中国花卉协会发起《投票:我心中的国花》投票活动,结果牡丹以79.71%的得票数遥遥领先。牡丹是中国特有的木本名贵花卉,有“国色天香”、“花中之王”的美誉。国花是代表一个国家的符号,我国的国花一直未确定,近日,中国花卉协会向公众征求对我国国花的意向,有79%的民众同意牡丹为国花,那么,为什么牡丹花能够成为中国的国花呢?它自身有什么优势?

牡丹之乡是哪里?

  根据《曹县志》云:“牡丹非土产也,初盛于雒下(今陕西省雒南县),再盛于亳州,彼时已六、七百种,分五色排列,叙至于今,亳州寂寥,而盛事悉归曹州。”“曹州园户种花如种黍粟,动以顷计,盖连畦接畛也。”(《曹州牡丹谱》)。 菏泽古称曹州、曹南,菏泽裁培的牡丹亦称曹州牡丹和曹南牡丹。菏泽是全世界面积最大、品种最多的牡丹生产基地、科研基地、出口基地和观赏基地。在菏泽,牡丹已经成为当地重要产业,形成了庞大的产业链。牡丹作为菏泽的特产,已成为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菏泽牡丹雍容华贵,色艳香浓。

   还有说牡丹之乡是洛阳。洛阳,九州腹地、十省通衢,这里是最早的中国。历史上先后有夏、商、西周、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唐、武周、后梁、后唐、后晋等十四个朝代在洛阳建都,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最早、时间最长的城市,建都时间超过1500年。生于苏杭,葬于北邙,历朝历代有一百多位帝王藏于邙山下。洛阳也是著名的牡丹之乡,欧阳修曾在《洛阳牡丹记》里写道“洛阳地脉花最宜, 牡丹尤为天下奇”,刘禹锡曾言“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看来“洛阳牡丹甲天下”实至名归。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不管是菏泽还是洛阳,只要努力发挥自身优势,把最美的牡丹奉献给世人,才是“牡丹之乡”最应该做的事情。



  

中国作为世界牡丹的发祥地,被称为世界牡丹王国。王国维曾有诗赞曰:阅尽大千春世界,牡丹终古是花王。李孝光的《牡丹诗》也曾赞道:天是有各能盖世,国中无色可为邻。可见,其称号并非无中生有,而是名副其实。  

严格说来牡丹在唐代时就已经名冠天下了,当时有很多诗人都曾盛赞牡丹,我们熟知的大诗人刘禹锡曾写诗赞道: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而后无论王朝更迭,时代变换,牡丹始终为各个时代的文人墨客所钟爱,到明清代时节,它就已经成为了当时的国花。

牡丹又叫木芍药、洛阳花、百两金,是芍药科芍药属植物,为多年生落叶小灌木。它每年4月初开花,花期4至6个月。牡丹喜温喜光,耐寒耐旱,分布遍及全国绝大部分地区。目前,牡丹在国内有300多个品种,日本和欧美国家培育出100多个品种。



我国牡丹的栽培历史悠久绵长。《诗经·溱洧》有云:“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芍药。”牡丹和芍药同属,表明先秦时期人们就有可能种植牡丹了。东汉医典《神农本草经》收录牡丹为药材。东晋画家顾恺之的名作《洛神赋》中,描绘了生长在洛河之滨的牡丹。北齐宫廷画家杨子华“有画牡丹”,匠心独具,为人工栽培牡丹提供了佐证。



《神农本草经》也记载:“牡丹味辛寒,一名鹿韭,一名鼠姑,生山谷。”说明东汉时期,人们已经拿牡丹作为药材了。《诗经·溱洧》有云:“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芍药。”牡丹与芍药同属,这说明可能在先秦时期,就已经有人在种植牡丹了。


但历史悠久的花有很多,牡丹有何特别之处,其实它主要赢在色、味、形、韵4个方面:

1、色

我们在欣赏一件东西的时候,首先就是看它的外表,外表就包括颜色。其中越令人感到舒适的颜色,就越容易吸引人眼球。而牡丹的颜色,就是恰到好处地吸引人。隋朝时,牡丹仅有红黄两色,进入唐朝,花色趋于多样,《杨妃外传》称:“:开元中,禁中初重木芍药,即今牡丹也。得数本红紫,浅红,通白者,上移植于兴庆池东沉香亭前。”北宋周师厚的《洛阳牡丹记》和《洛阳花木记》中,牡丹增至109色。南宋诗人陆游的《天彭牡丹谱》中,当时成都的牡丹品种就有65种。明朝文学家薛凤翔的《牡丹史》中,记载的牡丹品种多达274种。 牡丹色彩的迅速增加,得益于种子选育的技术。陆游的《天彭牡丹谱》称:“多种花子,以观其变。”窥探出南宋花匠借助基因突变法培育牡丹新品的技巧。时至明朝,花匠夏之臣指出:“其种类异者,其种子之忽变者也,其种类繁者,其栽接之捷径者也此。”表明当时运用基因突变法和嫁接法培育牡丹新品。在人为干预之下,牡丹品种新品层出不穷,迎合了人们的猎奇心理,达到了最高的审美情趣,从而推动牡丹“国色”的良性发展。

随着牡丹新品种的增多,其色彩也在不断满足人类审美的需求,可谓是真正做到了:“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2、味


牡丹的香源于花瓣中的芳香烃及其衍生物,在醇类、烷类、酯类、酮类等物质的共同作用下,芳香浓郁,成就了嗅觉的专利。唐朝诗人皮日休就曾夸过牡丹的香味:“竞夸天下艳无双,独立人间第一香。”除了闻的香味,还有食用的香味。在《广芳群谱》中就有记载:“俟花凋谢,即以酥煎食之,无弃浓艳。”也就是说,人们除了会欣赏牡丹外,还会食用它,“酥煎”、“面裹”、“蜜浸”、“汁脍”等做法层出不穷。另外,还有上面提到过的,牡丹也被用来作为药材,《神农本草经》中写牡丹具有“除症结淤血,安五脏”的功效。它的花瓣可以作为原料,制出来的精油具有美容、养生以及药用价值。它的根可以制成丹皮,是“六味地黄丸”的主要药材之一。


3、形

既然要作为国花,就必须具备“高贵的气质”。牡丹在花形上就颇为高贵,不仅有单瓣形,还有荷花形、菊花形、蔷薇形等等十余种。周敦颐在《爱莲说》中也说过:“牡丹,花之富贵者也。”伴随着牡丹高贵的气质,人们也愿意将它与别的事物结合到一起,代表着美好的寓意。比如牡丹和莲花相配,就寓意“连年富贵”;牡丹和猫、蝶一起,就代表“富贵耄耋”;牡丹与石榴等结合,就象征“富贵多子”。但可以发现的是,不管牡丹与什么搭配,它代表的都是“富贵”。

4、


牡丹的“韵”,体现在它的文化底蕴。历朝历代的文人墨客,都喜欢“咏”牡丹,特别是唐宋时期。就像前面说的“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就是唐朝诗人刘禹锡所写的《赏牡丹》。而它的前一句是:“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就是说在刘禹锡的心中,芍药和荷花皆比不上牡丹的清新脱俗。

历史上赞赏牡丹,与牡丹相关的故事比比皆是。这原本只是普通用来观赏的花,却用自己的独特魅力,摆脱了这种庸俗,升级为文化意韵,便使得人们格外推崇。



在这几十年时间里,曾经有过数次国花的评选,而在这数次评选中,牡丹只有一次屈居第二。人们选择牡丹,其实也象征着,人们在向往美好的生活。牡丹终以它的“色、味、形、韵”,变成“万万花中第一流”。


因为牡丹花雍容富贵,成为大唐盛世的风尚。正所谓:唐爱牡丹宋爱梅,秦爱香草晋爱菊。



据说唐明皇李隆基和爱妃杨贵妃在长安兴庆宫沉香亭种有数株牡丹。有一次唐玄宗兴致大发,告诉宫廷乐手李龟年:“赏名花,对妃子,不应再唱旧乐词。”于是李龟年跑大街上找到了正在喝酒的翰林学士李白,让他为流行歌词填词。李白写下了流传千古的中国好歌词:“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


诗人 刘禹锡在《赏牡丹》中所说:“惟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牡丹由于备受追捧,当时的价格已经是惊人的昂贵,白居易在诗中写道: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

国花不是单是一国特有之花,而是指一个国家用来作为象征国家形象的花,它更多的是一种文化和精神意义,一个国家通过自己的国花向世界传达出自身的文化底蕴及历史渊源。那么为什么我们呼吁立牡丹为国花呢? 我认为,首先牡丹之所以被大众喜爱,并不是因为其种植范围广,而是因为其花姿似锦,雍容华贵,典雅祥和,可以代表着全国人民对美好的向往,以及寓意国家像牡丹花一样,繁荣昌盛,蒸蒸日上。  其次,牡丹有着中华民族的同步发展史。国运兴,牡丹盛。中华民族历朝历代祖先的智慧与才能,经久而不间断地渗透到牡丹的发展进化之中。牡丹花大色艳,枝叶并茂,最能体现泱泱大国气度,寓意富贵吉祥,是国泰民安、繁荣昌盛、政通人和的象征。其次,牡丹雍容华贵,富丽堂皇。自唐宋以来,便有“国色天香”之称,被誉为“花王”。唐、清两朝曾将之确定为国花,在民间影响深远,形成了博大精深的牡丹文化和多姿多彩的牡丹艺术,其他花卉无法与之比肩。  再次,牡丹是原产我国的世界名花。栽培历史长达1500多年,8个野生品种全在中国,现有品种1000多种,十大花型九个色系,长势强,分布区域广,有着很高的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根可入药,花粉种子可作美容保健品。最后,牡丹花的花型宽厚,被称为百花之王,寓意着圆满、浓情、雍华富贵。牡丹花叶象征着一类人,他们高洁,端庄秀雅,仪态万千。不同颜色牡丹花的花语是不同的:

 红牡丹:这是最常见的颜色之一,象征着富贵圆满,属性为火。


 
紫牡丹:花瓣的颜色为紫色,就像它的颜色一样,花语是“难为情”。


 
白牡丹:高洁,端庄,象征着守信的人。


 
绿牡丹:这个颜色的牡丹花很少见,象征着对生命的期待,用心的付出。


 
黑牡丹:黑色的花朵美得深沉,象征了死了都要爱。但事实上,牡丹花中并没有真正的黑色,我们通常把深红色或深紫色的牡丹叫作黑牡丹。


 
黄牡丹:亮丽富有而华贵。


 
粉牡丹:雍容华贵,简单大方。

所以牡丹最能体现大国风范,是国泰民安、繁荣昌盛、政通人和的象征。牡丹又集观赏、药用、食用于一身,是惠民富民的朝阳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