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本杀,可好玩了。
它好玩就好玩在,哪怕大多数网友还不知道这是个什么游戏,扭头却发现,连自家小县城里都冒出了几个剧本杀店。
当你还在疑惑,剧本杀究竟是什么玩意儿。
打开短视频app,剧本杀哭到崩溃9个人都哭抽了的话题不断冲击眼球。
点进去一看,先是俩男生仿佛置身琼瑶剧片场,互相嘶吼、抱抱还不够,紧接着打了一巴掌。
via @Mobius6
再是一圈少男少女举着蜡烛灯围坐,仿佛在进行召唤哭哭神的仪式,桌上堆满了纸巾。
花字写着大家都哭得泣不成声。
via @Mobius6
吓得围观的网友们,当场以为这是什么哭丧培训机构。
不懂就问,玩剧本杀一定要会哭吗?
不会哭怎么办,有入职培训吗?
01
玩剧本杀,
我一人干了六包纸
你可以把剧本杀,简单粗暴地理解为高级过家家。
每个玩家,在故事中扮演一个角色,每个角色的任务都不一样。
任务可能是推理破案、找出凶手,可能是保护另一玩家,也可能是给自己的角色捞一笔钱。
整个过程,相当于抽丝剥茧、慢慢读一篇小说,还原一个故事。
《明星大侦探》这一综艺,换成商业角度看就是豪华版剧本杀,几十上百人的团队、服务这几个玩家。
其实就像看电影,又或是玩橙光式的剧情游戏。
有人会为剧情感动落泪,有人不为所动,散场后打了个哈欠就回家了。
剧本杀哭不哭,原本也只是个因人而异的事。
但在短视频或社交平台上,一搜剧本杀,却会发现眼泪浓度过高。
不仅要哭到崩溃,还要把人打哭,剧本杀店里不会养了个武当行吧。
玩家把玩剧本杀称之为打本,打哭在这的意思是玩哭了
似乎会哭,才算得上正宗剧本杀。
连不少探店或推荐剧本杀的博主,也把会哭作为某种优势或亮点写在标题中。
这个剧本你一定会哭,快来试试!
乍一看,这番场面的确荒诞。
一个被各大媒体都报道、看着欣欣向荣的桌游行业,最大特点莫非是哭?
任意一个没玩过的朋友,都会满头问号。
既不知道为什么哭,也不知道为什么要劝人这本好哭,值得一玩。
成年人为工作与生活落泪还来不及,何必找个地盘专门哭?
谢邀,不爱哭,我还是不玩了。
常见的剧本杀爆哭视频,多半三个类型。
一是镜头扫过桌面,全是用过、哭过的卫生纸,桌边几人小声啜泣。
二是数个NPC哭得撕心裂肺、跪地锤墙。
伤心之程度,让人情不自禁地想去隔壁小卖部买罐奶粉,因为除了肚子饿了、因为想喝奶嚎啕大哭的小婴儿,很少看见其他人能哭成这样。
第三种,是镜头直接怼着玩家的脸,画质精美,美女们妆容也精致,表演一个梨花带雨。
角度类似这种↓↓
围观群众在震惊之余不免疑惑:
都哭成这样了,怎么还惦记着给自己拍段哭戏?
但如果留意这些视频的发布者,其实不难发现,许多爆哭视频都带有很明显的营销目的。
或是剧本杀店家,拍自家的工作人员多卖力、氛围多好、有好剧本。
或是探店博主,帮剧本杀店做宣传,评论里都直接说出了店家名称。
最离谱的是,一些妆容精致的剧本杀爆哭视频,是闻风而来、蹭上的化妆品推广视频。
只见丽人们个个捧着剧本,擦着眼泪,交换着哭的感受。
然后漫不经心地说一句,还好今天用了XX粉底液,不然这么哭都该脱妆了。
在刻意营销的两面包夹之势下,没玩过的朋友,难免会对剧本杀玩家产生误解,以为剧本杀一定得玩哭才显得高端,进行一些夸张的调侃。
把视频给大姑看了后,大姑说村里就缺你这样的哭丧人才。
02
那些玩剧本杀爆哭的人,
到底在哭啥?
上述视频中,除却一些刻意摆拍得哭戏。
唯一没有夸张的,或许只有两点。
一是玩剧本杀,的确有玩到泣不成声的可能性,但并非每个人、每一次都会哭。
二是那些试图让你哭的店员们,真的会很卖力。
恐怖情景的剧本杀,关灯玩已经是基础操作,工作人员还会实时检测你的剧情推进到哪里,在关键节点推门而入。
via @天秤少女婧
如果是实景搜索,换装给小道具是肯定的,有条件的,还会播放不同的背景音乐画面。
我曾玩过一场谍战剧情的剧本杀,剧情开始便是个认亲环节。
这时,DM(相当于游戏主持人)提醒大家打开最初每人发的一支钢笔。
有两位玩家的笔帽内侧,分别刻着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是父母在战乱中留下的誓言。
认亲本该是欢乐剧情,但这一次不是。
因为按照设定,故事发生在严刑逼供的牢房内,这对战乱中走失的兄妹,一个成了奸细,一个被血亲已折磨到奄奄一息。
此时,房间里的音箱响起,是牢房BGM,有铁链、刑具拖动的声音,有血液滴落的水声,有低沉的风声,与隐隐、似从隔壁牢房传来的哭嚎。
在这样的人间悲剧气氛里,没人敢出声。
有些剧本杀店甚至装上了全面环绕的屏幕,来营造氛围,via@DC-非凡大陆
无可否认的是,几乎每个人身上都有大小不一的情绪薄弱点。
亲情,爱情,友情,家国……
得益于剧本杀行业的迅速扩张,这些大大小小的情绪,基本都被开发、囊括进了剧本里。
养宠物的玩家,根本看不得剧情里、宠物为救主人而死的片段。
更别说背景音乐里还放出两声狗狗的呜咽。
经历过长辈去世,又或是日常就很牵挂家中长辈的玩家。
也很难轻易完成一些读遗书、又或是发现一箱长辈收藏的幼年玩具的环节。
代入自身后,觉得剧情里说的每一声你又高了在外面照顾好自己,都是对自身说的。
有作者自身是地震亲历者,剧情中穿插描绘的灾难场景与生离死别,店员在一旁都忍不住眼泪。
有剧本的题材是春运,大雪封山,所有人滞留在归家的绿皮火车上。
让人回忆起古早的心酸历史,回忆起那个坐几天几夜的火车,不论大雪纷飞,甚至睡在座位底下、也想要回家过年的自己。
哪怕你自诩钢铁意志的打工人,调侃说自己已经被生活工作磨平了情绪。
那不好意思,连大城市拼搏的剧本都有。
怀疑作者就是资深打工人,对职场上如何被埋没了成绩、独居生病如何艰难、如何向爸妈掩饰自己的不顺这些细微心理,了如指掌。
《明星大侦探》一期节目里,杨蓉的角色,是一位童年时期遭到性侵的女孩。
她在讲出,自己的角色,如何劝另一个被性侵的小女孩不要穿花裙子、就不会被盯上的剧情时,就几度哽咽。
大多数人在生活中,都习惯了情绪内敛、不向外展露。
玩剧本杀时身处一个密闭,有时还要关灯营造氛围的小空间。
再加上不少剧本设置的悲剧情节或角色冲突,都十分激烈。
这些都让剧本杀在客观条件上,让人触发一次压抑情绪的释放,又或是单纯地共情。
via @时髦姐妹
但值得一提的是,像这些容易触动情绪的剧本,只是剧本杀中的一部分类型。
这一桌游还有其他类型,推理向、欢乐风等等。
只是在剧本杀破圈传播的过程中,玩了会哭,基本成为了诸多店家不约而同的营销点。
03
剧本杀,真不是只有哭
这一个卖点
很多人因为剧本杀会哭的营销,造梗玩段子。
说我一进剧本杀店就跪下痛哭,大家都说我是高玩(资深玩家)。
实际上,剧本杀游戏本身的可玩性很强,解谜烧脑,释放天性地演戏胡闹,体验不同的人生故事,又或是和朋友相聚社交,这些都是玩家们的兴趣。
会哭也算一项,就像有些朋友心情不好时、会特地找一部泪点电影看一看。
但区别在于,会哭可能只是前景紧张的剧本杀店家们、找到的最便利百搭的宣传噱头。
郭采洁在《明星大侦探》中扮演一个被骗、孩子意外去世的单亲妈妈时,也差点哭了
剧本杀诞生与流行之初,核心玩法就是推理与斡旋。
作为普通玩家或侦探,要想办法推理出凶手;凶手,要想办法把嫌疑推到其他人身上。
古早的推理桌游 Jury Box,被一些人视为剧本杀游戏的鼻祖。
这种解谜属性强的游戏,本就决定了它的核心玩家只会是一小群人,譬如推理爱好者。
毕竟不是所有人都爱把烧脑、盘逻辑的游戏,当做闲暇时的放松。
烧脑剧情曾被视为剧本杀的特色
但当剧本杀这一爱好,被视为风口上的创业模式、剧本杀店迅速扩张后。
原本玩家与店家需求平衡的局面,就被打破了。
写游戏剧本的@DC-非凡大陆,就曾吐槽。
说自己的剧本杀店一个月赔了三万,与之相对应的是,楼里已经雨后春笋般地冒出了14家店。
然而问题是,推理实在是一个相对小众的爱好。
哪怕不谈推理,如今看小说这一习惯,相比于游戏、看剧而言,都不够有吸引力了。
在@DC-非凡大陆的视角里,就是人人都开店,人人都写本,店比客人多,本比玩家多。
店一多,那自然要揽客。
剧本杀想要宣传,最尴尬之处就在于不能剧透。
综艺《明星大侦探》,是把一个个原创故事展现出来给大家看,用明星玩家与剧情吸引人。
可剧本杀却万万不能剧透,一剧透,这剧本就算没用了、大家都知道了结局。
在这样的前提下,店家就很难向大家传递我家体验很好的信息。
因为一个故事的好坏,是很难用画面表现的。
要宣传,就得找噱头。
推理烧脑这些硬核的噱头,只能吸引来数量相对不多的核心玩家,必须另寻他路。
于是有的店家,把换装当噱头。
剧本如何不重要,我只告诉你,来这能穿好看的汉服、能拍好看的照片。
via @朝阳刘好燃
有的店家,拿社交当噱头。
直接打出本店促成了XX对情侣的宣传语,走向一切桌游最后都会变成相亲游戏的道路。
而会哭,可以说是最百搭的噱头。
它既能够暗示剧本够优秀、现场氛围好,能让玩家玩哭。
又能够向新手玩家释放出友好的信号,可能没那么烧脑,就当做读故事。
更重要的是,玩家们泪流满面的镜头将成为画面足够有冲击力的宣传素材。
玩游戏玩哭的体验,也催动不少普通人会自发地去分享这次经历。
via @剧本杀大玩家
同时,会哭的噱头还能和换装、社交等等噱头进行组合搭配。穿着古装痛哭流涕、还认识了个暧昧对象,这经历,绝对印象深刻。
或许这就是,一哭五吃。
相比之下,那些硬核烧脑剧本想要推广,就只能靠玩家之间口碑相传,范围小、回报慢。
你要是拍摄现场画面,只能拍到所有玩家一脸凝重。
当玩了会哭被作为诸多店家、博主的宣传要点后,舆论明显正在往意料不到的负面方向倒去。
掐头去尾、缺乏剧情解释的痛哭场景,让围观的网友觉得无法理解。
本想打出强强组合的换装痛哭,在不了解的网友眼中,更显得滑稽荒诞。
via @玩武汉
作为小众爱好的剧本杀,在没有受众基础的野蛮开店、狂奔后,难免会被现实泼上冷水。
入行者都想着,剧本杀肯定好赚钱,租一个房间,摆一些桌子椅子,买一些剧本来就能开张。
剧本还能重复利用,上一批客人玩完了给下一批,比密室逃脱什么的成本小多了。
当想在里面赚快钱的人多了,一切就变得鱼龙混杂了起来。
玩家体验在下降,譬如你想推理时,不太感兴趣的陌生玩家直接把剧本翻完、大声说谁是凶手。
同时,外人对剧本杀的观感也在下降。
哭或不哭、有没有被剧情打动,本是一件非常个人化、无可指摘的事情。
剧本杀游戏本身除了感人之外,本有着很多其他的魅力。
如今被过度营销后,这一行为反而被曲解成了笑柄,玩家被曲解成偏激形象,游戏也成了笑料。
就像马戏团里,负责招揽游人、观众的,永远是表情浮夸、动作幅度大的小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