鄱阳湖,古称彭蠡、彭蠡泽、彭泽,位于江西省北部,地处九江、南昌、上饶三市,是中国第一大淡水湖,也是中国第二大湖,仅次于青海湖。 [1] 鄱阳湖,是长江中下游主要支流之一,也是长江流域的一个过水性、吞吐型、季节性重要湖泊。湖区面积,在平水位(14米~15米)时湖水面积为3150平方公里,高水位(20米)时为4125平方公里以上。但低水位(12米)时仅500平方公里, [2] 据2008年水文资料,当湖水位22.59米时,湖泊面积为4070平方公里。 [2-3] 鄱阳湖主要由赣江、修河、信江、饶河、抚河等水源供给,自南向北在九江市湖口县石钟山附近汇入长江。 鄱阳湖在调节长江水位、涵养水源、改善当地气候和维护周围地区生态平衡等方面都起着巨大的作用。 当然,洞庭湖曾经是我国第一大淡水湖,曾经面积超过6000平方公里,后来由于不断的围湖造田等人类活动,面积不断缩小,退居第二。
鄱阳湖的面积变化
鄱阳湖以3960平方公里的面积,目前位居我国淡水湖泊第一位,但是实际上鄱阳湖的面积是会发生季节性变化的,也就是说并不是任何时刻鄱阳湖的面积都有3960平方公里。鄱阳湖当地有“鄱阳湖洪水一大片,枯水几条线”的说法,也就是说鄱阳湖水面面积,在洪水期和枯水期存在着巨大差异。
鄱阳湖卫星地图
鄱阳湖的面积在夏季洪水期时接近4000平方公里,而在冬季枯水期时却缩小到只有几百平方公里,极端情况下枯水期湖面面积只有洪水期的八十分之一,仅仅留下几条湖沟有水,大面积的湖床裸露,放眼望去,冬季枯水期的鄱阳湖俨然就是一个大草原。那么是什么原因,使得鄱阳湖的面积变化这么大呢?
枯水期的鄱阳湖
鄱阳湖地区地处我国秦岭淮河以南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年降水量超过800毫米,降水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也就是说在夏季的时候,由于受到来自海洋的夏季风的影响,降水丰富,为雨季;而到了冬季的时候,由于受到来自内陆的冬季风的影响,降水偏少,为干季。因此,鄱阳湖的水位也就会随着气候的变化而涨落,从而使得面积有明显的季节变化。
鄱阳湖规划图
但是气候因素是一个长期稳定的因素,就算近些年,鄱阳湖流域的降水量有所偏少,也不至于使得鄱阳湖的水位下降的这么低。鄱阳湖的是长江流域的湖泊,长江干流与鄱阳湖连通,在洪水期,鄱阳湖可以调蓄长江的洪水;而在枯水期,鄱阳湖可以补充长江的径流量,那么鄱阳湖水量的减少会不会和长江有关呢?
长江流域局部图
通过研究,造成鄱阳湖冬季水位下降明显,面积缩减的原因可能和三峡大坝的建设节流有一定的关系,三峡水利工程建设以后,导致长江中下游径流量趋于平稳,洪水期水量下降,从而使得夏季进入鄱阳湖的水量减少,蓄水不足,到了冬季又要补充长江水量,就出现了面积大大缩小的现象。
鄱阳湖枯水期出露的古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