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江苏省的常州市和常熟市两者到底有什么关系呢?
常州市是江苏省的地级市,常熟市是江苏省苏州市的县级市,虽然两个都有“常”字,但两者的关系好比叔叔和侄子一样。
但是却有人说江苏的“常州”城市名可是来自于“常熟”,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首先我们先来简单的了解一些这两个城市。
常州,位于江苏省的南部,古称“毗陵”、“武进,简称“常”。传说常州古有龙气,因而出了很多皇帝,所以常州也被称之为“龙城”。
常州有很多旅游景点,如:中华恐龙园、嬉戏谷、天宁寺、太平天国护王府、红梅阁、陈渡草堂等等众多风景名胜。
常熟,简称“虞”,素有“江南福地”美誉,是由苏州市代管的县级市,位于苏州的东北部,是吴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古称“琴川”、“南沙”、“海虞”等。因“土壤膏沃,岁无水旱之灾”得名“常熟”。
常熟的特产非常丰富,有:雕绣、红木雕刻、桂花栗子、桂花酒、鸭血糯、杨梅、酒酿饼等等。
关于“常州”的地名,在六千多年前已经有人类在常州这片肥沃的土地上开始繁衍生息,只是当时根本没有人知道常州这片土地叫什么名字,一直朦朦胧胧的到了西汉初期,才有了一个名字,叫作“奄”。
到了春秋时期,公元前547年吴王余祭封他的弟弟季札的封地在延陵,就也是常州在历史上有了正式的记录,当然这个延陵也是一个广泛的概念,这个延陵包含了现在的武进、江阴、金坛、丹阳甚至还有丹徒的部分地区。
到了秦始皇统在公元前221年统一中国以后,就废除了诸侯制,颁发了郡县制,所以常州这一片改成了延陵县,后来还出现“毗陵”、“晋陵”、“武进”、“常州”、“尝州”等十几个名称。
而常熟呢?在公元540年(南朝梁大同六年),南沙县改名为常熟县,县治设南沙城,属于信义郡管辖,这就是常熟县名字的开始。
到了隋开皇年间,把海虞县并入常熟县,并把常熟升为常州,此时的常熟改名为“常州”。
《元和郡县志》中有记载:开皇九年,于常熟县置常州,因县得名,后割常熟县属苏州,移“常州”于“晋陵”。这也是常州城得名的由来。
至此,常州就一直使用这个名字,虽然中间也改名为“长春”,但也只使用了50多年又改名为“常州”,常州这个名字也沿用了1000多年。
常州,是江苏省地级市,地处江南、长江三角洲中心地带,是长江三角洲地区中心城市之一、先进制造业基地和文化旅游名城[1],江苏长江经济带重要组成部分,与苏州、无锡构成苏锡常都市圈。[2]
截至2015年,常州辖天宁区、钟楼区、新北区、武进区、金坛区五个市辖区和溧阳市一个县级市,21个街道办事处、37个镇、807个行政村、323个居委会,总面积4385平方公里。
常州是一座有3200多年历史的历史文化名城[3],曾有过延陵、毗陵、晋陵、南兰陵、武进等名称,隋文帝开皇九年(589年)始改常州,于1949年设市。[2]中国大运河常州段入选世界遗产名录。
常州是长江文明和吴文化的发源地之一,也是南朝齐梁故里,被称为“中吴要辅”。[4]常州境内风景名胜、历史古迹较多,有中华恐龙园、嬉戏谷、春秋淹城等主题公园和天目湖、南山、太湖湾、滆湖等自然风景区。[2]
常州人属江浙民系,使用吴语。常州有季札、展昭、陈济、吴稚晖等历史名人,主要特产有萝卜干、大麻糕、野山笋等。[2]
2018年12月6日,常州市入选“中国大陆最佳地级城市30强”,排第4名。
常州为新石器时代村落遗址距今已有6000余年,有马家浜文化与崧泽文化叠压地层。天宁区青龙镇潘家塘、奚蒋塘、刘家村一带的潘家塘聚落遗址于1976年发现,距今5500多年,下层属于马家浜文化时期,浅层属于崧泽文化时期。戚墅堰区丁堰乡排姆村附近的常州果园遗址于1986年发现,距今5000多年,属马家浜文化后期。武进区郑陆镇三皇庙村寺墩遗址,距今约4500年,属良渚文化时期。[7]
自吴太伯从先周一路南奔至长江下游南岸太湖流域百越之地建立句吴(吴囯的前身),常州作为吴国领地已有3200多年的文字记载史。常州武进区的淹城遗址,是中国目前西周到春秋时期保存下来的最古老的城市,也是世界上仅有的三城三河形制的古城,迄今已有近3000多年历史。淹城的最早文字记载见于汉朝《越绝书》:“毗陵县南城,故古淹君地也。”古代“奄”、“淹”两字相通。奄国为商殷属国,今山东曲阜县东有奄里,即淹里,也即是奄国所在地。
周成王初年(约公元前1042年),奄人随同纣子武康和蒲姑人、东夷人一起抗周。三年,周杀武庚、定奄、灭蒲姑。奄和蒲姑遗民南逃,逗留在江淮之间,后又至太湖流域,淹城之称为古淹君地便是在此时。此外,武进区境内还有春秋时期吴国的阖闾城遗址和胥城遗址等。[8]春秋末期(前547年),吴王寿梦第四子季札封邑延陵,开始了长达2500多年有准确纪年和确切地名的历史。[9]
西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改延陵为毗陵,为县治。王莽改毗坛,东汉建武元年时又复称毗陵。三国吴嘉禾三年(234年),分无锡县置毗陵典农校尉,屯田垦殖并统诸县。
西晋大康二年(281年)建毗陵郡,辖丹徒、曲阿(丹阳)、武进、延陵、毗陵、暨阳(江阴、张家港西部)、无锡7县,是为江南大郡。以毗陵命名的江南大驿——毗陵驿就设于此。[10][11]西晋惠帝永兴元年(305年)为避东海王越(司马越)世子司马毘讳,改毗陵为晋陵,晋陵之名前后沿用290多年。
永嘉之乱中原士族纷纷南迁,占地聚居,侨置郡县,一度曾在武进县境内设有兰陵郡、兰陵县,在晋陵县境内设有东莞郡领宫县、东莞、姑幕3县,直至南朝末期遂先后废止。
隋文帝开皇三年(583年)废郡,以州统县。开皇九年(589年)于常熟县置常州,后割常熟县入苏州,遂移常州治于晋陵,常州之名由此始。此后,虽曾改称过毗陵、晋陵、长春、尝州,但时间都很短暂,而常州之名沿用至今将近1400年。
唐武宗会昌四年(840年),升常州为望,列入全国州府十望之一。
宋代,常州属两浙西路。
宋元之际,发生常州之战。伯颜攻克常州后,下令屠城。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升常州路,属江浙等处行中书省,治晋陵县、武进县(两县同城),领晋陵、武进二县和宜兴、无锡二州。至正十七年(1357年)朱元璋改置长春府,同年更名常州府。
清雍正四年(1726年)析武进另置阳湖,析无锡另设金匮,析宜兴另立荆溪,加上原领江阴、靖江,常州府统领8县,故有“中吴要辅,八邑名都”之称。[10][8][11]
1953年1月1日,常州市为省辖市。
1958年,镇江专区改名为常州专区,专署由镇江市迁至常州市。常州市划归常州专区领导。
1959年,常州专区改为镇江专区,专署由常州市仍迁驻镇江市。常州市划归镇江专区领导。
1960年,镇江专区武进县划归常州市领导。
1962年,常州市改为省辖市。武进县划归镇江专区领导。
1983年实行市管县体制,镇江地区的武进、金坛、溧阳县划归常州市领导。市区设广化、天宁、钟楼、戚墅堰、郊区5个市辖区。常州市共辖3县5区。
常州地处长江下游南岸,太湖流域水网平原,位于江苏省南部,长江三角洲中心地带,北携长江,南衔太湖,东望东海,与上海、南京、杭州皆等距相邻,扼江南地理要冲,与苏州、无锡联袂成片。北纬31°09′-32°04′、东经119°08′-120°12′。境内地势西南略高,东北略低,高低相差2米左右。
地形地貌
常州地貌类型属高沙平原,山丘平圩兼有。南为天目山余脉,西为茅山山脉,北为宁镇山脉尾部,中部和东部为宽广的平原、圩区。境内地势西南略高,东北略低,高低相差2米左右。[16]
气候条件
常州属于北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常年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常州春末夏初时多有梅雨发生,夏季炎热多雨,最高气温度常达36℃以上,冬季空气湿润,气候阴冷。
生物资源
植物: 常州常见的裸子、被子植物门所属植物有1000余种,分属100多科。中药资源丰富,已发现1000多个品种可入药,其中紫苏、荆芥、半夏、苍术等植物类药912种,动物类药92种,矿物类药11种。有239种被国家和省定为大宗重点品种药,其中茅山苍术、兰陵(万绥)半夏、孟城荆芥为全国著名药材。
动物: 常见的环节、软体、节肢、脊索动物门所属动物达200余种,分属13纲。可供食用的有蚌、虾、蟹、鱼、野鸡、兔等,可作裘皮的有黄鼬、豹猫、草兔、獾等,可保护农林业的有石龙子、杜鹃、啄木鸟、灰喜鹊、家蝠等。[17]
林业资源
常州丘陵山区拥有丰富的自然植被,森林覆盖率达70%,溧阳有木本树260多种,活立木蓄积量60.96万立方米,被列为江苏省林特产重点基地之一。盛产毛竹、江竹、淡竹、石竹的南部山区,素以“竹海”著称,竹产量居江苏省第二。[17]
矿产资源
常州各地景色(17)
常州山区丘陵资源丰富,物产繁茂。山地构成的岩石,主要是石英砂岩、页岩、砾岩,其次为大理岩、花岗岩、玄武岩等,都是良好的建筑材料。孟城的斧劈石,棱角分明,有白色、黄色纹路,以其制作盆景,具有雄、秀、险之天然美,被誉为“孟河独秀”。
常州境内有小煤矿分布,如武进的卜弋、厚余煤矿,金坛的儒林、茅山煤矿,溧阳的上黄、竹箦煤矿。溧阳境内有少量的铁、铜、锰等矿产。金坛已探明的盐矿储量162.42亿吨(氯化钠储量125.38亿吨),分布于60.5平方公里范围内。1994年1月,茅溪盐矿建槽投产,形成年产300万标卤(即30万吨固体盐)的生产能力,达到国家级大矿标准。
标签: 常州属于苏州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