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奇闻

浮士德故事梗概(浮士德写了一个什么故事)

2023-01-31 生活百科 浮士德故事梗概(浮士德写了一个什么故事)

歌德的《浮士德》,到底讲述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歌德,生于1749的美因河畔法兰克福,于1832卒于魏玛。他出名很早,在他27岁时,一部《维特的烦恼》就使他名声大噪,他一生中作品无数,包括日记、散文、戏剧、长篇小说《威廉.迈斯特的学习时代》、《亲和力》等等,但是如果没有在1831年最终写成的《浮士德》这部作品,歌德也很难跻身于世界一流作家的行列。正是这样一部历时64年的旷世杰作成就了歌德,使他成为德国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文学家,同时也成为人类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作家之一。

歌德的《浮士德》,到底讲述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浮士德》是一部诗体悲剧,共12111行,如此的体量,显然它不是为了舞台的表演而创作的,而诗剧中的浮士德也并不是歌德完全虚构出来的人物,而是来自于民间的有人物原型可以依托的一个形象。这个人会占卜、天相、魔术、炼金术很多技能,在传说中,他与魔鬼订约,在有生之年,魔鬼供他驱使,死后灵魂归魔鬼所有。《浮士德》这个故事,在民间传说中,原本是一个训诫故事,意在告诉人们要戒除欲望,养成虔敬之心,否则魔鬼就会乘虚而入。而歌德在创作《浮士德》诗剧的时候,分成两个部分,把民间中的浮士德进行了提炼和升华,把他塑造成为一个具有深邃的哲理意蕴、丰富人生内涵、深刻反映了近代西方人精神发展历程的人物形象,创作了文学史上的一个奇迹。

歌德的《浮士德》,到底讲述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浮士德》那到底讲述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故事的一开篇歌德就借助神届的格局,创造了一幅魔鬼与上帝在天庭争论的场景,魔鬼瞧不起地球上的人类,说人类一文不值,但上帝认为,人类虽然有弱点,但是人类的正直是足以信赖的,因此人类不会偏离正义的轨道。

歌德的《浮士德》,到底讲述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饰演魔鬼墨菲斯托的廖凡

于是上帝和魔鬼就以人间的浮士德展开了赌局,魔鬼发誓要将浮士德诱入魔道,以此证明自己对人类的判断,于是他来到了人间,找到了饱读诗书但倍感读书无用精神极度痛苦的浮士德。在精神极度痛苦的情况下,浮士德与魔鬼签订了赌约,这个赌约就是在有生之年,魔鬼满足浮士德的所有要求,只要浮士德感到满足,那么生命也将结束,而灵魂归魔鬼所有。

歌德的《浮士德》,到底讲述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赌约签订之后,浮士德便跟随魔鬼走出了与世隔绝的书斋,喝了魔女的返老还童的汤,重获青春,重新去经历人间世事。都是那些世事呢?首先他体验了与市民女子玛格丽特的爱情,接着他又到了宫廷里面为皇帝效力,随后又在实验室里与自己的学生发明了人造人,也就是我们现在说的机器人,然后沿时光隧道回到了古希腊,找到了古希腊美女海伦,并与她相恋生子,这象征了浮士德向往以希腊艺术为蓝本的古典美的一种追求。最后浮士德内心燃起了对事业的渴望,他率领民众围海造田,去实现改造自然、造福人类的伟大理想。

歌德的《浮士德》,到底讲述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这个故事讲述了浮士德的人生追求一共经历了五个阶段:追求知识的阶段、追求爱情的阶段、追求权势的阶段、追求艺术之美的阶段和追求事业的阶段。在最后追求事业的这个阶段,浮士德已经双目失明,他经常陶醉于幻想中的改天换地的壮丽图景,从而悟出了人生的最高真谛:就是人必须每天每日去争取生活与自由,才配有自由与生活的享受。于是他在最后喊出了:“你真美啊,请你停住”的话,这表明浮士德已经得到了内心最高的满足,按照之前与魔鬼的约定,他的生命便告终止,浮士德的灵魂归魔鬼所有。但是这个时候,上帝派天使从天而降,把浮士德的灵魂从魔鬼的手中要了出来,带着浮士德的灵魂进入了天堂。这就是《浮士德》这部诗剧的一个故事梗概。

歌德的《浮士德》,到底讲述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诗剧的情节如下:上帝和魔鬼打赌,魔鬼梅非斯特认为世界自始至终是片苦海,人只能像虫鱼一样消极地受苦,人的一切挣扎和追求都无济于事。但上帝认为,人的追求难免出现失误,但在理性和智慧的引导下,人最终会有所成就的。结果魔鬼拿饱学之士浮士德和上帝打赌,他能利用一切诱惑、欲望和享受将勤学奋进的浮士德引诱到邪路上去,如果他赢了,他将获得浮士德的灵魂。

当魔鬼找到浮士德时,这个年过半百的老学究在一个中世纪城堡里发愁。虽然他知识渊博,但自己仍不满足于书本的知识,他还想了解人世间的一切神秘事物。梅非斯特便趁机和浮士德订下赌约,他表示自己愿意为浮士德做仆人,满足他的一切愿望。条件是一旦浮士德感到满足了,就必须交出自己的灵魂,来世为他服务。浮士德不相信自己会满足,就立即答应了。

两人开始四处漫游。他们首先来到一家酒店和大学生们饮酒作乐,可浮士德对这不感兴趣。于是梅非斯特带他来到“魔女之厨”,利用魔女的丹药把浮士德变成一个英俊青年,然后再用爱情诱惑他。他让浮士德爱上了一个名叫玛甘泪的市民少女,在他的帮助下,浮士德和玛甘泪常常偷情。为了和浮士德幽会,有次玛甘泪给母亲服了过量的安眠药,导致母亲意外死亡。在梅非斯特的怂恿下,浮士德使玛甘泪怀孕了。玛甘泪的哥哥瓦伦廷得知事情真相,在和浮士德决斗中死于浮士德剑下。一气之下,玛甘泪将儿子溺死了,自己也因未婚生子、有伤风化之罪遭到控诉,被抓进牢里,判处死刑。浮士德拯救未果,被梅非斯特强行拉走。

疲惫不堪的浮士德在阿尔卑斯山麓昏睡,在精灵赐予的忘川之水沐浴下,一觉醒来便忘却了之前一切伤悲,重新恢复了对新生活的勇气。他和梅非斯特来到神圣罗马帝国的宫廷,此时罗马帝国正遭遇政治和经济危机。浮士德积极为罗马皇帝献计献策,在梅非斯特的帮助下,浮士德献计让罗马皇帝挖掘地下宝藏,大量发行由皇帝签名的纸币,从而及时有效地制止了经济危机,缓和了国内矛盾。此后罗马皇帝突发奇想,又要找浮士德和梅非斯特帮忙,他要看希腊的美男子帕里斯和美女海伦。不料浮士德自己却被梅非斯特的魔法变出来的美丽的海伦所吸引,出于对美男子帕里斯的嫉妒,魔法的钥匙触到帕里斯身上发生爆炸,海伦也随之化成烟雾而消失不再,浮士德也因此昏倒在地。

浮士德因病回到书斋。梅非斯特找来已成为博学大师的瓦格纳,帮助浮士德寻回死去的海伦。瓦格纳在梅非斯特的帮助下,在“中世纪风的实验室”里制造出一个名叫何蒙古鲁士的“人造人”。在何蒙古鲁士的引导下,他们返回古希腊去寻找海伦。此时希腊联军刚刚取得特洛伊战争的胜利,海伦的丈夫墨涅拉俄斯正准备把带回的海伦杀死以祭奠神灵。梅非斯特用计把海伦救出,并使她和浮士德结合。不久两人生下一个儿子,取名为欧福良。这孩子喜欢跳跃与飞翔,却由于飞得太高而坠地身亡。海伦听到欧福良在地下唤他,她也随之而去,只留给浮士德一副面纱。

几经幻灭的折腾,浮士德决心从事一番实实在在的大事业。在返回德国途中,浮士德看到大海就立即想到要围海造田,他要梅非斯特帮忙来建立一个理想的自由王国。恰逢这时神圣罗马帝国国内动乱不堪,在梅非斯特的帮助下,浮士德率领三勇士平息了叛乱。作为奖赏,皇帝赐给浮士德一片海地。浮士德立即率领民众着手围垦,来建立自己的理想王国。其中有一对老夫妻说什么也不愿搬迁,这让浮士德一筹莫展。他要梅非斯特去处理这件事,哪知梅非斯特竟强迫那对老夫妻搬走,致使老夫妻受惊吓而死,梅非斯特一把火烧了他们的房子。这让浮士德对梅非斯特极为不满,他要和梅非斯特分开。正当他为自己的事业感到遗憾时,“忧愁女神”向他吹了一口气,他的双眼立即瞎了。

这时浮士德已过百龄,正当梅非斯特急于得到他的灵魂之际,双目失明的浮士德以为挖掘坟墓的铁锹声是人民挖土改河的劳动声音,他为此而高兴极了。他想他的一生圆满了,也终于满足了。根据他和梅非斯特的赌约,他的灵魂在他死后归梅非斯特所有。梅非斯特在浮士德死后正想夺取他的灵魂之时,天上的天使下来守护着浮士德的灵魂,将他的灵魂从梅非斯特手中抢来带往天国。在已成为悔罪女神的玛甘泪的祈祷下,圣母答应让浮士德的灵魂升上天堂。

解读引导

这部前后延续60年(1773—1831)的长篇诗剧是诗人歌德对欧洲民间有关“浮士德传说”的再创作。它是大作家歌德一生的文学创作总结,不仅结合了浮士德的民间传说,还把古希腊罗马神话、英雄传说、现实生活、爱情理想等一系列内容糅合在一起。其中最关键的还是人的追求的永恒主题,它是歌德一生文学和艺术追求的集中展现。

《浮士德》的内容可以归结为:一出悲剧、两种赌约、五种追求。

一出悲剧指的是浮士德一生的奋斗悲剧。浮士德一生不断进取、积极追求,虽然他每次奋斗的结果都失败了,但他从未停止自己的进取之心。浮士德这种不甘失败、不断进取的精神被后人尊称为“浮士德精神”。

两种赌约一是指上帝和魔鬼梅非斯特之间的赌约,另一个是指梅非斯特和浮士德之间的赌约。前者是一种对人的理智和欲望进行考验的尝试,带有作者对人这一“斯芬克斯之谜”的本质思考;后者的象征色彩极其明显,它体现人的本能诱惑和理智束缚之间的矛盾或和谐的对立关系。两种赌约的代价都是人的灵魂归属问题,由此可见作者的所指,含义深刻。

五种追求是指浮士德一生先后经历的知识探索、感情追求、建功立业的实践、对艺术美的憧憬和对造福人类事业的渴盼。很显然这五种追求是对一个渴望成功、不断进取的人的一生探索的象征和隐喻。浮士德只是奋斗不息的人类的缩影,他的灵魂最终回归天国象征着歌德对人类前途的乐观理想。

歌德还为我们塑造了两个经典的艺术形象:浮士德和魔鬼梅非斯特。他们既是对人性中善与恶、理智和诱惑的形象概括,也是对人类灵魂中两个对立面的抽象隐喻。梅非斯特的出现在《浮士德》之前和之后都是欧洲文学的经典艺术形象,他既有古希腊神话或古希腊悲剧里普罗米修斯反抗权威的无畏勇气,也有英国诗人密尔顿的史诗《失乐园》里的魔鬼撒旦与上帝对抗的力量和果敢;他既是上帝的仆人,也是上帝的敌人。在《浮士德》一剧中,他既是人的理智和生命信仰的考验化身,又是人所企求的爱情、情欲和权势的向往目标。他那机智、俏皮而又不乏调侃意味的语言一方面是针对时代弊病和人性弱点所作的深刻洞见和辛辣嘲讽,另一方面体现出作者歌德对人类本身以及人类所憧憬的理想人物的冷峻考验和哲理思索(因为他是浮士德的仆人兼心腹,也可以说是浮士德的复杂性格的另一现实化身,比桑丘和堂吉诃德的关系还要亲近和深刻)。

名言警句

1.朋友啊,理论是灰色的,/只有生命之树常青。

2.一切无常世象,无非是个比方,/人生欠缺遗憾,在此得到补偿;/无可名状境界,在此已成现实,/随永恒女神,我等向上、向上。

名家评论

1.施莱格尔兄弟在评价《浮士德》思想的哲学意义时说:“作品将真正反映人类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在浮士德身上塑造了全人类的理想,他将成为全人类的化身。”

2.德国哲学家谢林高度赞扬《浮士德》:“如果有什么能成为哲学家史诗的话,那么这一术语只能运用于歌德的《浮士德》,把哲学家的深谋远虑同杰出诗人的才能联结在一起的辉煌智慧,在这部史诗中为我们提供了崭新的知识源泉。”

艺术赏析

《浮士德》作为一部“经典中的经典”,它在艺术魅力和深刻思想内涵方面有其独特的造诣,是歌德一生创作经验的总结。

首先,作品大胆采用了多种艺术手法。作为一部哲理诗剧,歌德在《浮士德》中运用了大量象征、隐喻、夸张、变形等艺术手法,这里涉及的不是一词一语,而是纷繁的文学意境、文学形象和人物原型,例如作品将人的一生概括为浮士德的五种追求,或曰五种悲剧:知识悲剧、爱情悲剧、政治追求悲剧、美的可恶的悲剧和事业悲剧。它既是对那种勤奋人生的抽象隐喻,又是对整个人类奋斗精神的高度概括。

其次,《浮士德》体现了对西方传统文学的继承。作品里大量引用西方传统文学典故和民间传说,例如上帝和魔鬼的辩论、天使的出现和浮士德灵魂回归天国等内容均源自《圣经》;古希腊传说里的特洛伊战争、美男子帕里斯、美女海伦等;古罗马时期的动荡政局和奢靡风俗;浮士德的题材来自欧洲古老的民间传说等。

最后,作品是现实的影射和理想的憧憬。例如神圣罗马帝国的出现是魏玛公国的影射和投影,它的腐败、丑陋和种种危机都是当时德国现实的影射,也是作者歌德一生所看到过、经历过的种种历史危机。又如浮士德和海伦的儿子欧福良,他的旺盛的生命力,不受约束的大胆尝试,渴望冒险的离奇经历正是对浮士德精神的又一理想补充。值得一提的是,歌德借欧福良的死既张扬浪漫主义文学的自由和开拓精神,也同时歌颂了另一位浪漫主义诗人拜伦。

标签: 浮士德故事梗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