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一句话去说太平天国,即洪秀全组织的反抗满清统治的武装起义,后来建立太平天国。
1853年,太平天国在攻克武昌后又拿下江宁,占据了大半个江南。如果顺势而上,在不出意外的情况下,他们会推翻这个腐朽的晚清。
既然已经到了这个程度,那不妨定都下来安心研究,但他们慢慢丢掉了初心。
个人的目标还未实现,就已经想着治理天下之事,个人亦是开始享福。
加上出身的局限性,导致太平天国在定都后,颁布了各种忍俊不禁的政策。较为著名的太平天国改名避讳,这也是如今说得最多的。
你以为只是天下百姓吗?还有的地方需要进行避讳。
首先就是他们的都城,必须要配得上自己的名号,如今的南京在当时被赋名“天京”,咱也不知道说什么好。
当然,华夏的城市绝非只有这一座,从这个时候起,太平天国就开始对所有城市进行改名。
整支队伍的主体还是农民,在当时的封建时代,许多人根本无法接受教育,这也直接决定了他们的文化程度。
所以对于他们改的城市名字,可以说一个比一个奇葩,诸位不妨看看自己的城市在当时叫什么名。
改名的目的就是避讳,只要这些将军名中出现的字,都要进行改动。
太平天国中的南王名叫冯云山,西王名叫萧朝贵,带有山、云、贵的省份,全部成为了被改城市。
首先就是山西和山东的“山”,全部被换成了“珊”,字音虽然一样,但字体却完全发生了变化。
说实话,这有点让人无语。
仔细追溯二者的名字由来,是因为一座名叫“太行山”的山,山西在太行山的西边,所以叫山西;山东在太行山的东边,所以叫山东。
你这直接来个“珊”,依据又是啥?真的是随心所欲。
其次就是“云”,云南因此改成了“芸南”,确实有点不忍直视。
关于云南这个名字一共有两种说法,一种是建县时北面出现五彩云霞,县城在彩云南面,起名云南;另一种是县城在云山之南,即云南。
直接来个“芸南”,我实在是联想不到有什么历史,这又怎么让人记住这个名字?
何况云南主打的是宜居,看到名字就会给人一种飘飘然的感觉,但是看到“芸南”我只会以为是油菜成熟了(有一个品种叫芸薹)……
还有就是贵州、贵阳,前者取名“惟尔贵州,远在要荒”,后者取名“贵山之阳”,太平天国后被改为了“桂州”和“桂阳“。
你说好听吧好像也还行,你说有不合适吗好像也没有,但就是让人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
从这里咱们也可以看出一点,所有“封王”在改名时都是随心所欲,想怎么改就怎么改,依据个人喜好,有的更是纯纯为避讳。
笔者只想说一句话:真是奇葩到不能再奇葩。
但这绝非“闹剧”终点,还有其他城市的名字诸位还不知道,咱们继续往下聊。
为这三个地方改名并非只是避讳,很大程度上带有着“恨意”。
熟悉历史的都知道,清军的发源地就是东北。太平天国定都后,又怎么会放弃针对这几个地方?必须进行一波小小的气势压制。
首先就是黑龙江,据相关史料记载,“黑龙江水黑,蜿如蛟龙”,故名为黑龙江。
洪秀全认为这个地方改名不需要什么讲究,只需要遵循一个标准:难听就行了,其他都不重要。
想来想去,最后改成了“乌龙江”。
看到“乌龙”这两个字,就会给人一种莫名的“贬义感”,比如诸位生活中常说的“乌龙事件”、“乌龙球”等等,更多时候都是在形容闹剧;
不过还有一种说法为晋朝时一位叫张然的人养的一条狗,名叫乌龙,接下来就不做过多赘言了,含义也很明显;
其次就是辽宁,在当时的名字为奉天。
本来就对这个地方有些“恨意”,你还犯了“太平天国”的讳,洪秀全自然不会放过。
辽宁省抚顺市新宾永陵镇有清永陵,是清朝发源地,洪秀全将其改名为“奉添”,意在告诉晚清所有的努力都是多余的,同时也在提升自己军队的士气。
最后就是吉林,该说不该说的,真的是文化水平有限,这个地方并没有想出什么好词,最终也没有进行改动。
除此之外,还有南方的一些城市进行了改动。比如带“江”的城市,全部被改为了“姜”,真是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仔细盘点和罗列,太平天国时期只有5个地方名字没有更换,除了吉林外,其他4个分别为安徽,四川,以及华南。
咱说心里话,想个好词真的有这么难吗?
文章结尾之时,送给诸位一句话: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读书时立志越大,收获也会越大,不管在什么时候,都不能忘了这一习惯。它虽然不能专为谋生,但无形中会让你懂得如何培养生活情趣及提高人生境界,这才是根本目的。
标签: 天京是现在的哪个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