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奇闻

清明节烧纸吗(文明祭祀活动的意义)

2023-01-31 生活百科 清明节烧纸吗(文明祭祀活动的意义)

清明到了,不管多忙,总要抽时间回去一趟,不为别的,一定要去为爱我的人烧纸。在熊熊的火光中,想念过去的事,回味疼我的人,深陷逝去的好。

清明节烧纸

家乡人实在,把上坟祭祖简化成烧纸,清明烧,10月1烧,除夕烧,什么都可以忘,唯独烧纸不能忘,那可是大事中的大事,万万不可大意。烧纸亦作“烧纸钱”,在坟前焚化纸钱等以敬鬼神或祖宗。宋俞文豹《吹剑录》:“唐王璵传:‘汉以来,丧葬皆瘞钱。后世俚俗稍以纸代钱为鬼事。’……此烧纸、抛珓、焚尸、挽歌之始也。”可见,烧纸的习俗由来已久,流传很广。

小时候,经常看见我爷把烧纸在厚木板上铺平,用榔头把纸凿稳稳地打在烧纸上,每砸一次纸凿头顶,都要拿起纸凿瞅一眼,吹一口气,不知道是检查纸凿被砸坏了,还是吹掉纸凿上的纸灰,那种认真与虔诚比撒麦种还要认真,我坐在旁边连大气都不敢出,生怕打扰他。砸一下,挪一步,横平竖直,密密麻麻,把整个烧纸砸满砸匀,不留一点儿空隙,把所有买好的烧纸全部凿一遍,神情庄重,表情严肃,中间不喝水,不上厕所,不停顿,如果我中途打扰他,必定会狠狠踢我一脚,大声喝斥我:滚一边去。

后来,我爷给我说,凿纸是一件大事,千万不能马虎,因为给阴间的钱不用“纸凿”打,到了阴曹地府就是假钱,你老爷他们用不成,就会买不上东西,就会饿肚子,没衣服穿。以后,我帮他凿时,吓得我连话都不敢说,一心一意去“造钱”。

清明到,儿尽孝。有后人,挂清明,无后人,一光坟。清明最主要的就是上坟和祭祖,缅怀故去的老人。小时候,我爷经常带我去,到村里的坟地烧纸。我爷肩扛着铁锨,大步在前面走,威武得像个上阵的将军,我拿着几沓烧纸,快步跟在后面,紧张得像个冲锋的战士。没出村时,碰见拿着烧纸的人,相互问一句:“烧纸去呀!”“哦,烧纸!”一前一后相跟着出了村,谁也不张嘴,再无二话。到了坟地,各人找各先人的坟头,各烧各的纸。烧完,拍拍身上的土,头也不回,一路上谁也不搭理,径直回家。

那时候人穷,拿上凿好的烧纸去烧,已经很不错了,大多数人手里拿的是能看见麦笕秆的草纸,拿黄麻纸的就更少了。我奶比较讲究些,很早就开始准备了,买上一些各色的硬纸,剪几套老式衣服,衣服上还有老式扣袢,袖子上还有暗色的花朵,裤腿上还会剪出绑腿,小脚鞋的鞋面中间开口的地方还要缀上一个疙瘩,跟真鞋一模一样,帽子上还会剪一朵黑色的花,一般是黑帽剪灰花,灰帽剪黑花,在颜色上要求相当高。我奶实际上很早就着手准备了,今天有钱了买点烧纸,明天有钱了买上彩纸,到用时就积攒了好多,一切都按她的设想准备。冬天准备冬衣,夏天到了准备夏衣,啥时候烧啥,烧几套,都有一套严格的说法,如果是托梦而来的,那必须严格执行。

最有意思的是我奶烧纸,只要到了坟地,嘴里就说个不停。不是指挥我爷给坟上培土,就是清理杂草,将坟上所有的老鼠洞全堵上,把坟上的草全拔光,坟上全培的是新土,看不见陈土,劳动量不是一般的大,所以我爷不跟我奶一起去,更多的是我奶回她娘家烧,我爷领我烧。

清明节烧纸

烧纸虽说很早就准备好了,要准备那些东西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那会家里能吃饱饭都成问题,给先人的烧纸也是从牙缝里省出来的,为了准备烧纸,我奶没少下功夫,比如说:清明前后,不知道用什么办法,让老母鸡下蛋自己抱窝,到5月孵7-8个小鸡,小鸡长大下蛋卖钱买纸。比如:给我买一个羊娃子,让我放学了放羊,年底卖了换钱,这些钱都是专款专用,不能挪作他用,如果用了,我奶会跟谁急。办法虽然很笨,但很管用,往往家里的烧纸处于常备状态,着急了,村里谁家有急事,还会过来借几张用。

乡里烧纸很简单,就是几沓烧纸和阴票,烧纸是自己凿的,阴票是自己印的。我奶曾经就有一个印版,准备好印纸,买瓶蓝色染料,买不上染料,蓝色墨水也能凑合用。我奶印这些东西,常会在晚上,关上大门,关上二门,关上屋门,拉上窗帘,摆上炕桌,戴上老花镜,拉开阵势,一次印完,决不印第二次,不拖泥带水,不让人见,印完,打扫完战场,外人才能进来,恢复正常。

印钱这些活,在我奶心目中是很神圣的事,干这些活,要专心,要一心一意去干,不能有任何分心,不能有任何事打扰。如果被干扰了,那就是耳瓜子上,不打你个鼻青脸肿不算长记性。

我跟我爷烧纸,我们俩分工明确。他先给我在坟头画个带缺口的圆圈,这个缺口刚好能跪下我们两个人,他拔草培土修坟,我跪着划纸,他不让我说话,只许干活。划纸就是把凿在一起的纸一张张分开,打开,用手捏裹成棒状,打成螺旋状,将纸错杂放开放好。他修好坟,点上两根白蜡,一把香。这个时候,我已经将烧纸划好,等我爷烧。我爷掏出火柴,用火柴点着,把火柴把丢在点着的烧纸里,纸在圈里快速燃烧,烤得人暖烘烘的。火小了,我爷一张一张往里放,始终保持着火持续燃烧,全程很少说话,只是机械地烧一张放一张,直到烧完。

看他的表情应该是在心里说,说的啥我不知道。但是,跟我奶烧纸,我奶就说个不停,如:妈呀,拾钱来,我给你送的是金元宝,是银钱,是阴票,全是你喜欢的,全是大额的,你在那边随便花,想买啥买啥。爸呀,拾钱来,我给你送了3套衣服,你想穿那件你就穿那件,脏了就换,我还给你送去了你最喜欢的布鞋,还有你喜欢吃的旱烟……说着,把一个“铜烟锅”贴着火边塞进去,“烟锅”被火点燃,露在外面的“烟嘴”里窜出一股青烟,袅袅直上。

一张烧纸丢进火堆,火就忽地窜起,稍微小些,我爷又放进去一张,火又窜起。我的任务是给火堆放阴票,阴票比烧纸少,往往只有薄薄一沓,被我奶小心的用黑线绑着,生怕丢一张,亲人用不上。我看爷放一张,我就放一张,始终紧跟着他的烧纸节奏,保持着烧纸不大不小的持续燃烧,那烧过的纸蜷缩成一团,纸凿的圆圈清晰可辨。我朝里放阴票,我爷说:快叫你老爷拾钱来。我说:老爷,拾钱来。声音未落,那小小的阴票很快就化为灰烬,分不清哪一张是烧纸,哪一张是阴票。我爷又说:看,你老爷把钱拾走了。我眨眨眼,老爷在哪?我咋看不见?我爷说,你太小,大了就看见了。

火烧完,我爷用棍子将上面的灰拨开,露出下面还未烧尽的纸,忽又窜起几苗火,跳几下,又逐渐暗淡下去,直到纸灰慢慢眨几下调皮的红眼,随之消失,与灰团在一起,成为新灰。等最后一苗火消失,我爷让我磕三个头,等我起来,看见他在坟前转圈,看哪里还有洞没有填上,看哪里还有草没有拔掉,看哪里还有脏东西没有清理完,等他认为很满意了,才在坟顶盖一张纸,铲一锨土压上,那露出土外的半张烧纸,多大的风也不会将它吹走。

我爷扛着铁锨在前面走,我跟着他后面走,一前一后走出坟地,走在起身的麦地里,呼呼的风吹过,一点也不觉得冷,只是刚被火烤过的脸火辣辣得烫。这个时候,我爷走得很快,我要小跑着才能追上,他不回头看我,也不等我,我只能上气不接下气在后面追。到家,我爷才说,从坟上回来,不能回头,不能说话,回来要在门前将身上的灰尘拍一下,将脚上的泥在门口用小棍子刮掉。他怎么说,我就怎么做,虽然我不知道为什么,但我爷说的一定是正确的,我所有关于烧纸的记忆全部来自于我爷。

我爷说,如果你长大了,在外面回不来,那就选一个十字路口,尽量不要选人车较多的地方,人车越少越好,面朝家的方向,画圈,烧纸。烧前,先在圈外烧两张,然后在圈里烧,那两张是烧给圈外孤魂野鬼的,他们得了你的钱,就不会阻挠你烧了。烧的时候,心里要念叨祖上的名号,把祖上叫醒,可以出声,也可以不出声。所带的祭品在纸烧完之后倒入火中,不要怕抛到圈子外,抛到外面的叫破散。阴票不能一下子全放,要一张一张或者两三张的放,让纸钱在火中烧得差不多时再放。在烧的过程中,没有烧尽的阴票要用木棍挑拨燃尽,要不祖上收到的是缺角的,用不成。如果有风吹过将阴票卷走,那说明祖上收到你给的钱了。我爷说的太多,有些我能懂,有些我听不懂,不管听懂听不懂,我照做就是了。

大了,我才知道,烧纸实际就跟现实一个样。比如:烧纸前的画圈,就是防止孤魂野鬼来抢钱,有点像西游记里孙悟空用金箍棒给唐僧画圈,就能防止白骨精进入。在圈外烧两纸,实际上是给没有亲人烧纸的孤魂野鬼送打点钱,让他们在阴间也能有钱买点东西,算是一种贿赂吧。

为什么要烧纸,烧纸的目的就是专门让已故的亲人在另外一个世界去消费,去花,在阳间吃苦受累,没钱花,一辈子缺衣少穿,在那个世界里,不受穷,有钱花,不求人,能够安安稳稳地生活,是晚辈后生们一种朴素而美好的心里祝愿和寄托。阴间,实际就是另外一个“阳间”,阳间讲究啥,阴间一定也讲究啥,吃穿住行,油盐酱醋茶,阳间是生活必需品,阴间也是一样的,只要你烧了,他们就能收到,只不过是进入另一个不同的世界流通罢了。

所以,当你听说给先人烧汽车、烧电视机、烧手机、烧美元、烧电脑、烧金条(金砖)、烧戒指、烧笔记本、烧皮鞋、烧旅游鞋,烧一切能用的,烧一切你能想到的,烧一切你想不到的,说啥好烧啥,一点儿也不为过。

清明节烧纸

后来,我爷走了,烧纸的事就交给我了。可是,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村里的坟地不停地搬迁,有些搬了,有些没搬,加上种地侵蚀,坟越来越小,草越来越茂盛,有的一两年不去,看不见了,找不到了,只能推测大概在哪个方位。再后来,村里的坟地连成片,一季不去,雨水将灌木和草浇灌的出奇的高,草与灌木连成一片,铺天盖地,一片葱茏。村里老人说:那一块坟地风水好。可光找坟头就要在灌木里钻半天,将那些绊脚的灌木和草除掉,手不掉几层皮是万万不行的。

现在,生活好了,人们进入城市社区,老一辈人还在延续烧纸的习俗,新一辈人已经开始接受新生事物,如网祭,买鲜花敬献,买一些南方或者世界时鲜水果敬上,让在那边世界的先人享受一下新式礼仪,品尝几口从没吃过的可口水果,也算是一种别样的享受吧。

标签: 清明节烧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