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来聊聊养老金的计发月数,我们说到计发月数,就不得不提养老金的组成,养老金是由个人账户加基础养老金加过渡性养老金组成的,过渡性养老金这个词比较特殊,如果没有视同缴费年限的话,就没有过渡性养老金,所以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讲,养老金都是由两部分组成的,只有基础养老金和个人养老金账户,基础养老金与大家退休前的平均缴费基数和当地上一年度的社平工资去计算的,社平工资大家没法控制,只能看临近退休这两年的经济发展状况,社平工资当然是越多越好,这样的话,养老金也能多计算一些,而平均缴费基数就是要看大家这么多年来都是按哪个档次缴纳的,同样的道理,平均缴费基数越大,养老金越高,所以基础养老金和计发月数没什么关系。
所以计发月数是与个人养老金账户有关的,计发月数究竟是什么呢?其实计发月数和退休年龄有关系,换句话讲就是个人账户储蓄额平均发放的月数,大家累积了至少十五年的个人养老金,个人养老金账户中的钱每个月往养老金中发多少总得有个标准,所以国家就规定了计发月数,退休年龄越大,计发月数越小,因为每个月领到个人养老金账户中的钱是个人养老金除以计发月数得来的,为了使每个月分得的个人养老金账户中钱多一点,那么计发月数就得小一点,那么退休年龄相对来说就要大一些,如果60周岁退休的话,计发月数是139个月,50周岁退休的话,计发月数是195个月,如果是特殊工种或者病退。
40周岁退休的话,计发月数就是233个月,越早退休,工龄越短,个人养老金账户中积累的钱也越少,但是计发月数却越大,所以越早退休,退休后每个月的退休金中个人养老金账户的钱就越少,对我们来说是很不划算的,因为国家虽然规定了计发月数,但并不是发完个人养老金账户中的钱,就代表养老金中的个人养老金账户为0了,社会统筹基金还会按照之前的标准继续发放的,一直发放到参保人去世为止。
所以个人养老金的计发月数很重要,一旦计发月数很大,就会拉低个人养老金的平均数,所以大家在退休时要想清楚,能不提前退休就不提前退休,不过现在想要提前退休的条件也很苛刻,一般人是达不到要求的。尤其是现在延迟退休已经提上了日程,所以有的人会说计发月数139要成为历史了,因为延迟退休后就比60周岁退的晚了,计发月数自然也就比139更小了,像65周岁退休的话,计发月数就是101。那么有的人就有疑问句,万一去世之前自己的计发月数还没领完,那不代表自己个人养老金账户中还有结余,这部分钱应该怎么算呢?会不会充国库?其实不会的,如果参保人去世,个人养老金账户中还有钱,可以由其继承人将剩余部分取出,所以大家不必担心,虽然说是活的越久越划算,但如果出现意外,也不会太亏,可以说养老金是一笔稳赚不赔的投资。
在养老金计算公式中,个人养老金是根据养老金个人账户里的总额除以计发月数得来的,不同退休年龄对应不同的计发月数,那么这个计发月数是怎么算出来的?
根据国发〔2005〕38号文件规定,计发月数根据职工退休时城镇人口平均预期寿命、本人退休年龄、利息等因素确定,计算公式是:
最后由国家统一公布,40周岁到70周岁对应不同的计发月数,如图:
有些参保人提出疑虑:如果60岁退休,个人账户里的钱分139个月领完了后怎么办,就没有养老金了吗?
大家不要担心,计发月数主要是用来计算个人账户养老金的,并不是说计发月数是多少个月,就只能领取多少个月的养老金;养老金是终生发放制,只要活着,就能一直享受养老金待遇。
其实国家的想法很简单,是想让我们达到人均预期寿命时,恰好将养老保险个人账户里的钱领完:
但随着全国人均预期寿命提高,退休人员寿命在不断地延长,个人账户养老金已经不够发了,多余的钱就要从统筹账户里补上,再加上咱们国家庞大的人口基数,这就给养老基金统筹账户就造成了一定的压力。
所以,人社部在今年6月份的“十四五”规划中明确提出要修订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计发月数。
其实,在我国的社保制度发展史上,计发月数是经历了2次调整:
根据数据统计,城镇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已经从2005年的73岁提升到了现在的77.3岁,养老金个人账户记账利率也是从当初的4%上涨到了7%左右,因此国家需要结合国情对计发月数进行调整。
虽然人社部还没有出台相关政策,小编相信社保制度会更加科学完善、会更有利于养老保险基金的长期稳定发展、会让大家退休之后的生活更加有保障。
标签: 计发月数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