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西北边陲新疆的最西处,数条险峻雄山汇聚于此,其中有天山、昆仑山、喀喇昆仑山和喜马拉雅山,大致呈西—东走向。帕米尔高原处于这几条大山脉的西端交汇之处,恰似几条绳索拧在一起形成的绳结,因此谓之为“山结”。
在帕米尔高原南部,连接着东北—西南走向的兴都库什山脉,绝大部分位于阿富汗境内,也是源自青藏高原西南的印度河与发源于帕米尔高原阿姆河(中亚重要河流)的分水岭。
帕米尔高原周围山脉
天山、昆仑山、喀喇昆仑山、喜马拉雅山由北至南分布,在西段,喀喇昆仑山是中国和巴基斯坦分界线。在喀喇昆仑山与喜马拉雅山之间的位置,就是广为人知的克什米尔地区。
再具体些,帕米尔高原位于新疆西南喀什地区和克州、塔吉克斯坦东南部及阿富汗东北部。
由此看出,帕米尔高原地处连接东亚、中亚、南亚、西亚的枢纽要道,极具战略价值。此处往北可进入中亚腹地;朝南是南亚次大陆;向西直通阿富汗;东侧连通中国新疆。
打个比方,帕米尔高原好比是战国时期秦赵两国争夺的上党地区。据之可居高临下,既是防御外部势力进入的屏障,又可对周围形成战略压制。
帕米尔高原地理位置
帕米尔高原还有别的名字,先秦时期被称作“不周山”,在那个对世界认知尚浅的年代,被视为天地尽头,也是擎天之柱。神话传说中,共工和颛顼打架,发起怒来一头撞断不周山,以致“天倾西北”。
继续加点料,本来共工触山和女娲补天并不相干,只是到了东汉时期,大思想家王充为了增强传奇性,在《论衡》中将两者有机结合,方有后世女娲娘娘炼石补天,又折断神鳌四足撑天之说。
共工触不周山
另一个名字更具现实意义,即“葱岭”,因其郁郁葱葱而得名,该名称多用于汉唐时期,在典籍中常有出现,葱岭是该时期的西北边陲,也由此反证帕米尔高原自古就是中国之地。
帕米尔是波斯语“平顶屋”之意,对于这个名字不妨做出一个推论,和周围山势险峻、坡度极陡的众山相比,帕米尔这个“山结”更显平缓、易于行走。该推论并非“拍脑袋”做出的判断,有着事实依据。
西汉张骞就曾逃出匈奴,翻越帕米尔高原,并发现了大夏国和被匈奴逼迫迁移的大月氏(阿富汗一带),并由此开辟最初的丝绸之路。
唐时高僧玄奘也经由帕米尔高原,前往西天求取真经,这一经历被记载于《大唐西域记》中,谓之为波谜罗川:“东西千余里,南北百余里,狭隘处不过十里。寒风凄劲,春夏飞雪,草木稀少,绝无人止(至)”,一派千里无人区的景象。
玄奘探索能力有限,记载中不乏神话色彩,说波谜罗川有一长300多里的大龙池,栖息着鲛、龙、螭龙、鼋等奇珍异兽。别的还罢了,说里面有龙本人是不信的。
到了清朝时期,帕米尔高原全境归属中国,并按自然地貌由北至南分为“八帕”。然而在晚清时期,俄国和英国势力逐渐渗透此地不断扩张,最终两股力量碰撞于帕米尔高原。
此时俄国据有中亚,英国占着南亚,再扩下去就会染指对方地盘。为了避免冲突,两个强盗不得不坐下来协商一番,决定由英国得到瓦罕帕米尔,以北的地方归俄国。由此瓦罕走廊也成为英俄的势力划分界限,从地理上讲,也是中亚和南亚的分界。
更“绝”的是,瓦罕走廊并没划到英属印度,而是给了阿富汗,这使得中、南亚的分界线更为清晰。
“寸土必争”的英俄为何迅速达成一致?实因东边的清朝日益衰败,已失去对西北边疆的控制,英俄必须抓住扩张时机,俄国觊觎新疆,而英国眼馋西藏。如今的边境争端寻根溯源,都和该时期英俄扩张有关。
瓦罕走廊
如今在中国境内的是帕米尔高原东部,地形较开阔平缓,多为河谷盆地,更宜人类活动。西帕米尔地势变化剧烈,多高山深谷,陡如刀斧切割。
红其拉普哨所
帕米尔居民多为柯尔克孜族和塔吉克族,总人口约10万,在塔吉克谚语中有关于帕米尔的描述:“人的肚脐在肚皮上,世界的肚脐在帕米尔”。如果从地理角度理解,应是指帕米尔由群山环绕,是天造地设适于生活之地。
标签: 帕米尔高原在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