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说到江苏省,很多人就想起了它“苏大强”的外号。毕竟江苏省不仅GDP排名靠前,而且教育资源也十分丰富,属于经济和教育齐头并进的省份之一。
特别是与同为高考大省的河南相比,985、211高校数量更是呈现出了“压倒性”胜利,其中“双一流”大学的数量甚至仅次于北京。也正是因为这样,每年都有不少考生想要到江苏闯一闯。
不过江苏省院校众多,家长该如何选择呢?
现如今,各大高校为了吸引优质生源,在学科深耕方面获得更多的扶持,一直都在暗搓搓地提升自己,希望有朝一日能够“惊艳亮相”。
但正所谓“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有学校奋力向前,自然也有高校在学科方面表现得不尽如人意。
南京大学作为C9联盟一员一直稳坐“榜首”。南大的实力想必不需要笔者多赘述,毕竟它的实力和口碑大家都有目共睹,作为国家重点建设高校以及首批985工程高校,在学科建设方面一直处于“领头羊”地位,综合实力也在C9联盟排名第三位。
尤其是数学、化学、物理、材料、生物学、计算机不仅是国家一级重点建设学科,更在ESI排名中达到了前1%的高位,是不少同学的“梦中情校”。
东南大学作为底蕴丰厚的高校排在了第二位。东南大学的“起点”在1902年,虽然历经了几次拆分合并,但一直保持着相当高的教学水准。其王牌学科建筑学、土木工程、交通运输均获得了A+评价,综合实力十分不俗。
南航在新一轮的排名中表现亮眼,位列第三位。近几年我国在航天领域发展迅速,大家隔三差五就能看到相关信息,而南航也借着这股“东风”实现了逆袭。
作为航空类特殊院校,南航拥有多个重点实验室,承担了多个重量级科研项目,一直在力学领域与航空领域深耕。
南理工和江大分别处于排名中的第四和第五位,这两所学校有个共同点优势,就是环境十分优越,不过前者指的是院校所在地特别nice,位于南京市中心,后者指的是校内环境特别优美。
再加两所学校在学科排名一直处于中等偏上水准,只要能考进王牌专业,比如南京理工的光学、材料学,又或者是江苏大学的农业工程、动力工程,那么就业问题也不需要发愁,总体上还是挺“香”的。
南师与南医大两所高校处于并列状态,由于都是特色专业见长,对于学生有想往这两个行业发展的同学来说是不错的报考选择,特别是南师作为省属院校但实力却不比6所部属高校差,大家可以详细斟酌一下。
河海大学作为低调的211高校此时的表现却并不理想,要知道河海大学的特色是水利专业,而且底蕴十分丰厚,王牌专业的学科水平自然不容置疑。但目前水利工程专业并非是同学们心目中的“热门学科”,所以逐渐成为被灰尘蒙住的钻石,有点可惜。
从江苏省各个高校的简单介绍中,同学们就能明显感受到学校虽然排名不一,但都有自己的“王牌”专业和擅长的方向。
因此建议想要报考江苏省内大学的考生,尽量在考试之前就设定好基本的学校以及专业目标,了解好历年的分数线以及学科课程构架,以及将来的就业方向,避免入学后因为各种原因而后悔。
特别是采取新高考选科模式的地区,更要考虑好学科搭配以及专业要求问题,注意“利”与“值”,尽量选择最适合自己的组合。
相较于大部分省份来说,江苏的优质教学资源一直处于头部梯队,再加上江苏省一向对“自家孩子”比较照顾,所以招生名额会明显向本省同学倾斜。
不过,由于江苏的学生在2021年是第一次参加新高考,很多同学在报考时都处于茫然状态,部分专业分数线存在虚高的情况,但相信经历了一年的摸索与探寻,学生应该有了自己的判断,报考方向也会更加合理。
所以笔者建议大家如果不是抱着非要出去闯一闯不可的心态,在分数允许的情况下,完全可以将视线放到“家门口”丰富的教育资源上,毕竟报考这件事需要考虑“性价比”,达到天时地利人和才算将优势达到最大化。
近日,江苏省教育厅公布了“十四五”江苏省重点学科名单,河海大学申报的社会学、数学、力学、机械工程、电气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测绘科学与技术、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农业工程、公共管理10个学科全部入选,涉及法学、理学、工学、管理学4个学科门类,在4个“十三五”江苏省重点学科的基础上,新增6个学科进入省重点学科建设序列,入选数量位居全省第三。
据介绍,近年来,该校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经济社会主战场和世界科技发展前沿,优化调整学科布局,整合相关传统学科资源,促进学科交叉融合,构建以水利为特色,工科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生态体系,学科的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显著提升,为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推动分层分类建设,学科布局显著优化。持续推进学科建设行动计划,注重分层建设、分类指导、重点突破,构建并完善国家级、省级、校级三级学科建设体系。目前,学校拥有42个一级学科,覆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农学、管理学9个学科门类,其中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6个。拥有水利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双一流”建设学科2个、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三期项目立项学科6个,“十四五”江苏省重点学科10个。至此,学校已有18个一级学科进入国家级、省级学科建设序列,占比43%,基础学科数学首次入选省级重点学科。
持续加强内涵建设,学科水平不断提高。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水利工程学科蝉联A+,环境科学与工程、土木工程2个学科位列A类。学科影响力持续加强,工程学、土木工程、电气与电子工程、数学、环境/生态学、地球科学、计算机科学、材料科学、化学、机械工程、能源与燃料11个学科进入U.S.New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榜单,其中工程学位列前15%。学科影响力显著提升,在国内高校中名列前茅。
强化一流学科引领,学科交叉快速发展。打破学科、学院壁垒,深入推进以“水”为核心的学科交叉与协同创新,充分发挥一流学科辐射带动作用,提高科技创新成果的产出与转化,打造学校未来学科发展的动力引擎。响应“互联网+”国家发展战略,服务水利行业重大应用需求,设置人工智能交叉学科,开展“人工智能+智慧水利”交叉研究;围绕“碳达峰、碳中和”国家发展战略,设置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交叉学科,重点研究风能、太阳能、海洋能和综合能源利用等方向关键技术;瞄准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生态修复、灾害防治等社会重大应用需求问题,设置移民科学与工程交叉学科。快速发展的交叉学科,为学校在前沿领域培育新的学科增长点奠定了良好基础。
汇聚学科优势资源,平台建设成效显著。紧密围绕学科前沿和行业需求,重视科研平台建设。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水资源高效利用与工程安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获评优秀,水资源高效利用与工程安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通过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的优化整合评价,成为第一批纳入新序列管理的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水安全与水科学协同创新中心为教育部首批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获评A+。成立水科学研究院,以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等重大平台建设为基础,打造水科学、水工程、水环境及水生态等高质量创新基地,解决行业“卡脖子”问题能力持续提升。
创新学科发展机制,学科活力全面激发。全面落实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要求,推行“项目制、考核评价、资源配置”三项举措,建设成效不断提升。瞄准重大平台、高层次团队、重大项目等内容,规划形成项目清单,以项目凝聚人才、平台等建设要素,培养一流人才、产出一流成果、主动服务国家需求。构建学科建设成效评价体系,对全校学科进行分层分类考核,重点考核学科影响力、学科声誉、重点工程建设等标志性建设成效。依据学科建设成效评价结果调配建设资源,推行经费静动态管理模式,充分发挥建设资金的引导作用。发展机制改革全面激发了学科建设活力,为学校“双一流”建设提供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
勇立潮头敢为先,该校学科建设以引领水科学发展、保障国家水安全为己任,与国家同向而行,与社会同频共振,与时代同时奋进,在深度参与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展现新作为、体现新担当。学校表示,新时期,学科建设将紧密围绕“十四五”规划、国家涉水战略需求、江苏省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进一步凝练学科方向与优势特色,加强团队建设,突出人才培养核心地位,加快科技成果转化转移,促进对外合作交流,不断提升学校高等教育综合实力、社会贡献力和国际影响力,奋力书写新时代学科建设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