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松鼠桂鱼,那一定是一道远近闻名的江南名菜,源于苏州。它本是苏州地区的传统名菜,在江南各地一直将其列作宴席上的上品佳肴。据说早在乾隆皇帝下江南时,苏州就有“松鼠鲤鱼”了,乾隆曾品尝过,后来便发展成了“松鼠桂鱼”。
清代《调鼎集》中有关于“松鼠鱼”的记载:“取季鱼,肚皮去骨,拖蛋黄,炸黄,作松鼠式。油、酱油烧”。季鱼,应是鲫鱼。这条记载间接证明苏州乾隆年间有“松鼠鲤鱼”的传说是可能的。
因为《调鼎集》中的不少菜肴均是清乾、嘉时的。其次可以说明今天的“松鼠桂鱼”正是在“松鼠鱼”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不同的是,古代的“松鼠鱼”是挂的蛋黄糊,而今天的“松鼠鱼”是拍干淀粉。
很多人在第一次听到这个菜名的时候一定会想,鱼和松鼠能有什么联系,而在看到这道菜的庐山真面目后,可能又会恍然大悟,原来是厨师凭借精湛的刀工将鱼肉切成肉花,这样经热油浇炸之后,鱼身就会像松鼠的尾巴一样松散开来,所以才由此得名的吧。
其实,这样的理解也是对的,但是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大家也不能忽视哦!
苏州话里,这道菜本来叫“松子桂鱼”。但是由于苏州话“子”和“鼠”读音相近,口口相传下来,“松鼠”反而代替了“松子”,或许是因为叫松鼠更有趣味,而叫松子则稍显平庸了。
但是凡是吃过这道菜的人,都知道这两种说法听来简直莫名其妙,真正意义上的穿凿附会。而苏州人则心知肚明,这菜就叫松子桂鱼,至于松鼠,他们也不知道怎么就叫出名来的。至于松子桂鱼名号的来历?那么显眼的松子摆在鱼上,你总不会还不知道为何这么叫吧!
最后附上这道江南名菜的制作工艺来,学好了等着年夜饭上露一手吧~
食材
桂鱼、干淀粉、番茄酱、鲜汤、糖、香醋、酒、盐、蒜瓣末、笋丁、香菇、豌豆、猪油、虾仁、麻油。
步骤
1、将桂鱼去鳞及鳃,剖腹去内脏洗净沥干。各种配料洗净备用。
2、先按住鱼身,把鱼头切下。再按住鱼身,用刀把鱼肉贴着骨头片开(尾巴不要片开),翻面再片开另一片鱼肉,然后把鱼肚子处带刺的肉给片掉。
3、割下的两片鱼肉,皮朝下在鱼肉上先直剞,再斜剞,深至鱼皮成菱形刀纹。
4、用料酒、精盐调匀,分别抹在鱼头和鱼肉上。再滚上干淀粉,用手拎鱼尾抖去余粉。
5、炒锅用大火烧热下油,烧至八成热时,用手倒拎住鱼肉,把锅中烧热的油从上往下浇在鱼肉上。再将两片鱼肉翅起鱼尾,放入油锅稍炸使其成形。之后将鱼全部放入油锅炸,至金黄色捞起,放入盘中。
6、鱼头入油锅炸成金黄色(入锅炸时,用筷子按压鱼头,让其下巴部位展开定型)。
7、炸好后,装上鱼头和鱼肉拼成整条鱼的形状,头部和尾部要翘起。
8、将番茄酱放入碗内加鲜汤、糖、香醋、酒、酱油、湿淀粉拌成调味汁。
9、锅内留油少许,放葱段煸香捞出,加蒜瓣末、笋丁、香菇丁、豌豆、虾仁炒熟,下调味汁用大火烧浓后,淋上麻油,起锅浇在鱼身上即成。
标签: 松鼠桂鱼是哪里的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