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大类招生是近年来一些高校采取的新的录取方式,在137所“双一流”高校中,已有一半以上的高校实行了按大类招生,可见大类招生渐成趋势。那么什么是大类招生?大类招生有哪些模式?对考生报考又有什么影响?搞清楚高校大类招生,选专业不纠结。
一、什么是大类招生
所谓按大类招生,简单来说就是按学科大类招生,高校将相同、相近的学科门类,同院系或者不同院系的专业合并,按一个大类招生。考生填报志愿时,可以直接按照专业大类的名称来填报志愿。
考生通过大类招生被录取之后,在本科阶段前两年(有的是一年)统一学习基础课,大二或大三时再根据学校要求、自己的兴趣、专长和发展方向,在大类所含专业中重新选择具体专业。
大类招生结合大类培养以及通识教育,尊重学生个性化选择,实现学生多样化发展,有利于复合型创新人才的培养,更有利于考生将来走入社会之后综合能力的展现。
二、大类招生的三种模式
(一)按一级学科或二级学科招生
这是目前大部分高校实行的大类招生形式。这种招生方式中的专业类所包含的专业一般具有学科相近性,把一些特点相似或者具有相同属性的学科或专业方向合并在一起招生。等大二或大三再分流到不同的专业进行具体专业课程学习。
(二)按院系招生
按院系招生的高校,一般是一个学院或系,按一个或几个大类招生。学生们可以通过对学科、专业的学习和了解后,结合自己的兴趣、特长、成绩等,再在院系范围内选择专业。
(三)按“基地班”“实验班”的模式招生
还有一些学校是以“基地班”、“实验班”的形式进行招生,如北京大学的“工科实验班类”,浙江大学的“工科试验班”等。当然,不是所有的实验班都按大类招生,还有很多高校的实验班是入校以后再进行选拔的。
三、大类招生与院校专业组的区别
“院校专业组”由招生院校根据不同专业(含专业或大类)的科目要求设置,是本科志愿填报与投档录取的基本单位。一所高校可设置一个或多个“院校专业组”,每个“院校专业组”内可包含数量不等的专业。
大类招生与院校专业组二者的区别:
“院校专业组”内含若干个专业志愿,也可包含若干个“招生大类”。“大类招生”是“院校专业组”下设的招生专业。
四、大类招生要注意哪些问题
(一)综合考量一致性
填报大类招生专业志愿前,考生要考虑清楚自己的兴趣与专业课程设置、培养目标、就业前景是否一致,同时考虑到大类招生未来仍要进行专业分流,存在分配到非心仪专业方向的可能,以及因此产生的一些后续问题。
(二)区分专业方向
考生在填报志愿前,要仔细阅读学校招生简章,了解每个招生大类包含哪些专业。各校专业设置及培养方案不同,同一招生大类包含的专业及未来深造、就业的领域可能是不同的,考生要仔细研究,加以区分。
(三)了解专业分流方式
考生还要了解各校大类分流的时间及方式。有的院校是双向选择,有的院校则要看学生的综合成绩来确定。目前,国内高校大类专业分流模式大致有两种:
一是基于学生成绩、平时表现等综合因素分专业。这种模式最直接的影响是,排名在后的学生没有选择的余地。有些学生可能是为了某个专业才选择大类专业,可在选专业时,受成绩排名等影响,难以选到目标专业。二是直接按照学生意愿选专业。这种方法看似更科学,但操作起来却很困难。在实际中,大部分学生更乐意选择“热门专业”,这样一来,“热门专业”扎堆,人数太多难以吸纳。不同的分流方式决定了学生未来进入某个专业的难易程度。
(四)避免专业受限
部分院校在大类招生时没提出具体要求,但专业分流时对身体条件会有限制。考生在填报志愿时要对照相关体检标准,了解自己的志愿专业是否有身体条件要求,如不符合要避开报考。
在填报高考志愿的时候,我们既要填报院校,还要填报“专业”,每个学校志愿一般下设6个“专业”志愿。鸿腾领航温馨提示家长:“专业”志愿有两种类型,第一种直接就是按专业招生,比如西南交通大学的土木工程、车辆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等就是这种类型;第二种是按大类招生,简单地说,就是学校把几个专业打包捆成一个大类来招生,比如西南交通大学的机械类、交通运输类、计算机类等就是这种类型。
大类招生的全称是按学科大类招生,是指高校将相同、相近学科门类,同院系或是不同院系的专业按照一定方法合并“同类项”,以大类形式招生。大类招生是相对于按专业招生而言的,是高校实行“通识教育”的一种改革。考生通过大类招生被录取之后,在本科阶段前两年(有的是一年)统一学习基础课,大二或大三时再根据学校要求(绩点等)、自身兴趣、学科特长和未来职业规划,在大类所含专业中重新选择具体专业。
比如在西南交通大学招生专业中,机械设计及其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与、工业工程这三个专业统一以“机械类”招生,考生若想选择其中某一个专业,填报专业志愿时只需填上“机械类”即可。
为什么要大类招生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面临专业人才短缺的困境,于是开始抄前苏联的专业培养模式,目的是提高专业人才的“出炉”速度。专业教育模式,它强调专业化,学生在高中阶段就过早地分成文科和理科,进入大学,专业更是固定的。为什么专业是固定的,主要是我们的专业填报模式有问题。
在专业教育模式下,省级教育考试院把符合提档线的考生投档进院校,只看考生的院校志愿,而不看专业志愿。院校接收到考生档案后,再根据本校各专业计划数和考生情况分配专业,此时,很可能会发生专业“错配”,有些考生可能面临专业调剂,从而发生住专业“学非所愿”的烦恼。
我们抄苏联作业错了,抄了一个学渣的作业,发现了问题,我们开始反思,于是我们开始抄美国作业。美国为代表的通识教育培养教育体制,不仅在高中毕业前实施通识教育,而且在大学阶段也尽量淡化专业。更为重要的是,它在体制上把各类教育都相互沟通,使所有学生无论最初的选择是什么,只要有条件有兴趣,都可以再转入其他类型的教育。
“随着人类认识的深入,不同领域间的界限正在变得模糊。”北京大学教务部副部长卢晓东认为,高中取消文理分科有利于培养复合型人才,有利于在基础教育阶段落实通识教育,也符合学科发展的趋势。
通识教育:厚基础,淡化专业 ;
专业教育:薄基础,重专业(重技能)。
通识教育强调“通”,专业教育强调“专”。
从就业角度来看,通识教育不以职业、就业为主要目的的,属于精英教育;专业教育培养适应某个具体行业、某类岗位,是面向就业岗位的,属于大众化教育。
一般名校在本科阶段主要提供通识教育,像美国哈佛大学、耶鲁大学这些名校,通常设立文理学院,开展通识教育。这些名校的专业教育一般放在硕士阶段,就是大家熟悉的工商管理硕士、法律硕士、工程硕士等。
北京大学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强基础,淡化专业,因材施教,分流培养”的16字教学改革方针,即在低年级实施通识教育,高年级实施宽口径的专业教育,并于2001年正式开始实施“元培计划”。复旦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等重点大学,根据自己的办学定位和学科专业特点,也先后实施了按学科大类招生与培养制度。
按大类招生是高校根据我国教育发展的实际情况做出的教学改革,并不是相近专业的简单归并,而是涉及到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方式方法的一次深层次改革,是学校教学改革的深化和发展,也是学校进行内涵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大举措。
大类招生的四种形式
1.按学科大类招生(按“类”招生)
按学科大类(一级学科)招生,就是把学科大类下的几个专业捆绑在一起组成一个大类进行招生,一般用学科大类名字来取名。
比如四川大学的电子信息类,包含电子信息工程,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通讯工程三个专业,电子信息工程,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通讯工程全部属于电子信息类这个学科大类下设的专业。
这种招生方式中的专业类所包含专业一般具有学科相近性最强,是最规范的一种大类招生模式。
2.按具有相同属性的专业招生(变通了的按“类”招生)
这种招生方式中的专业类所包含专业一般具有学科相近性,把一些特点相似或者具有相同属性的专业方向合并在一起招生的形式。
比如四川大学的电气类,包含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其中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属于电气类学科大类,而自动化属于自动化类学科大类。
比如山东大学的自动化类,包含自动化,机器人工程,生物医学工程,其中自动化,机器人工程属于自动化学科大类,而生物医学工程是另外一个学科大类的专业,这种偷偷搭配不太规范。
3.按学院(系)招生
2002年,北大有13个院系实行按院系招生,3个专业按学科大类招生。同年,清华大学在经管学院也试行了按“工商管理类”统一招生、按学院进行大类培养的人才选拔模式。
后来,这种模式逐渐被试验班取代。只有少数学校的少数专业采用按学院(系)招生。比如武汉大学的计算机类(计算机学院),包含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人工智能、软件工程三个专业。
4.按试验班招生(超大类培养,宽口径招生)
越来越多的学校尤其是顶级985高校,逐渐开始以“试验班”的形式进行大类招生。这类试验班打破院系和专业壁垒!包含的专业一般跨几个学院。常见试验班有理科试验班、工科试验班、自然科学试验班、社会科学试验班、医学试验班、经济管理试验班、人文科学试验班、技术科学试验班等等。
比如北京理工大学试验班(理科),包含的专业: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材料化学,新能源材料与器件,电子封装技术,化学工程与工艺,制药工程,能源化学工程,生物医学工程,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统计学,应用物理学,生物技术,化学,应用化学。
按试验班招生是最新的发展潮流,这种超大类培养既有综合改革的推动因素,也有广泛的国际背景,这一改革在强化大类通识教育的同时,对专业教育也提出更高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