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历史时刻录
图丨来源于网络
武则天
对于大唐王朝来说,七世纪初期,是一个多事之秋。
从公元705年的神龙政变算起,到公元713年,李隆基发动政变为止。
这短短的八年时间里,大唐王朝竟然发生了四场政变,而换了五个皇帝。
大唐王朝政变频发的背后,有何隐情呢?
第一场:公元705年的神龙政变
神龙政变是一场家喻户晓的政变,公元705年,以宰相张柬之为首的五位大臣联手发动政变,迫使武则天退位,迎接唐中宗李显复辟。
这场政变的两个核心人物是武则天与李显。
第二场:公元707年,由李重俊发动的政变
李重俊是李显的第三子,于神龙二年(706年),被立为皇太子。
李重俊,虽为太子,却没有太子之尊,首先是父亲李显并不宠爱自己,其次是韦后与安乐公主对自己充满敌意。
李重俊,虽为太子,却随时可能被废。因此,李重俊决定先发制人,希望通过政变,诛杀韦后等人,以及逼迫父亲退位,不过他最后失败了。
唐中宗与韦后
这场政变的核心人物是李重俊、韦后、李显。
第三场:公元710年,由李隆基、太平公主发动的政变
公元710年,李显驾崩,传位于小儿子李重茂,但是李重茂,不过是韦后手中的傀儡罢了。
韦后一心要走武则天的老路,也做一个女皇。就在这时,李隆基出手了,李隆基联合太平公主发动政变,杀尽韦后一党。
之后,李重茂让位,李隆基的父亲李旦成为了皇帝。
这场政变的核心人物是李隆基、韦后。
第四场:公元713年,由李隆基发动的政变
公元710年,李隆基、太平公主发动政变后,李旦成为了皇帝,李隆基成为了太子。
公元712年,李旦让位做太上皇,李隆基登基做了皇帝,但是此时的形势对于李隆基来说,并不乐观。
首先是,李旦虽然让位,但是国家重权却仍由李旦把握。朝堂之中还有一个太平公主权势滔天,当时的宰相有七人,而其中五个都是太平公主的人。所以,此时的皇帝李隆基,有名无实。
太平公主磨刀霍霍,想要发动政变推翻李隆基,对此,李隆基只好先下手为强,发动政变诛杀太平公主,逼迫父亲李旦真正退位,这一年是公元713年。
唐玄宗李隆基
这场政变的核心人物是李隆基、太平公主、李旦。
在这政变频发的八年里,皇帝五次更替,武则天→李显→李重茂→李旦→李隆基。
政变频发,皇位更替的背后,有何隐情?
政变频发,肯定是政局不稳定,而政局不稳定的很大的一个原因是,想要插手政治的人多?那么,又是谁想插手政治呢?
我们先来看一下,这八年里的四场政变中的一个共同点,就是都有女人的身影。
第一场里有武则天;第二场里有韦后、安乐公主;第三场里也是韦后;第四场里有太平公主。
这个现象除了这一时期,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历史中,都是绝无仅有的,这也是大唐一特色。
女人这个群体的加入,使得大唐政治多了一个竞争者,竞争者多了则造成政局不稳,政局不稳则政变便多了,政变多了,皇帝自然换得勤。
太平公主
那么,我们不妨来思考一下,这是好是坏呢?
对于,当时的人来说,肯定是坏。因为,政变频发,意味着混乱,而混乱,于国于民都是不利的。所以,这是坏。
但是,站在现在的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我认为是好的,为什么呢?
这可以看做是一回女权的解放运动,女性打破思想的禁锢,不再甘心,附庸于男人,开始独立自主,解放自己。
是的,事情就是这样的,虽然她们最后还是失败了,但是能够进行反抗就是一大进步。因此,她们是值得尊重的,站在这个角度上,武则天是值得被尊重的,太平公主是值得被尊重的,韦后也是值得被尊重的。
唐朝(618—907年),是中国历史上统一时间最长,国力最强盛的朝代之一,唐朝历二十一代,前后共二百八十九年,其与汉朝并称为中国历史上两大强盛王朝之一。唐王朝的前期,由唐太宗李世民直至玄宗开元年间国家一直处于大发展阶段,从经济、政治、军事、外交、文化等方面都空前繁荣。在此期间出现的"贞观之治","开元盛世"构成了中华民族引以为骄傲的盛唐气象。从而,使中国的世界地位显赫一时。就是一直到现在,一些国外的某些地方仍然称中国为唐山,称华人为唐人。唐朝共历289年,20位皇帝,907年亡于农民战争。唐玄宗后期出现的安史之乱,使唐王朝逐渐没落。在中晚唐时代,皇帝在经济、政治、军事上已无实权,致使藩镇割据局面形成。最后,各方纷纷脱离唐王朝的统治而成为各自独立的政权。大唐帝国也由此覆灭!
唐高祖李渊 -- 唐太宗李世民 -- 唐高宗李治 -- 唐中宗李显 -- 唐睿宗李旦 -- 武则天
唐玄宗李隆基 -- 唐肃宗李亨 -- 唐代宗李豫 -- 唐德宗李适 -- 唐顺宗李诵 -- 唐宪宗李纯
唐穆宗李恒 -- 唐敬宗李湛 -- 唐文宗李昂 -- 唐武宗李炎 -- 唐宣宗李忱 -- 唐懿宗李漼
唐僖宗李儇 -- 唐昭宗李晔 -- 唐哀帝李柷
标签: 武则天后面皇帝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