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课文中的“赵州桥”变成什么样了?
《赵州桥》是人教版语文三年级的课文,节选自《中国石拱桥》,作者是中国文学家茅以昇。相信九零后以及零零后都学过这篇课文吧。
赵州桥,是一座位于河北省石家庄市赵县城南洨河之上的石拱桥,因赵县古称赵州而得名。当地人称为大石桥,以区别于城西门外的永通桥(小拱桥)。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年代久远,跨服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单孔坦弧敞肩石拱桥,其建造工艺独特,具有较高的科学研究价值,赵州桥上的雕刻手法苍劲有力,艺术风格新颖豪放,显示了隋代浑厚,严整,俊逸的风貌,桥体饰纹雕刻精细,赵州桥在中国的造桥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对世界后代的桥梁建筑有着深远的影响。
历史沿革
赵州桥始建于隋朝,由匠师李春设计建造,至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
大家可能对李春不了解,我来简单为大家介绍一下,李春,隋代造桥匠师,现今河北邢台人士,李春于隋开皇十五年至大业初(595-605)建造赵州桥。赵州桥,凝聚了李春的汗水和心血。李春也成为了中国、乃至世界建筑史上第一位桥梁专家
在唐贞元八年(792年)七月,赵州桥第一次修缮。据记载,建桥200年,因为大水冲坏桥北面西侧的金刚墙,桥台下沉,使得小供有崩裂的现象,于是用补石重砌的方法将其恢复原状,而且还复制栏板望柱,以还原貌,桥也加固许多。
后在宋治平三年(1066年),赵州桥第二次进行修缮。于明嘉靖四十至四十二年(1562-1563年),赵州桥进行了第三次修缮,但此次修缮是因为桥面石经车辆长期碾压,桥上的车迹深及了,凹凸不平,不便行车。在第三次修缮后,赵州桥还经历了四次修缮。
终于,在新中国建立后,于1952年,1954年,1955年,国家文化部文物管理局等单位先后派出专家,学者对赵州桥进行勘探工作,在1955年,开始进行赵州桥的修缮工作。于1958年,赵州桥修缮工程全部竣工,这是赵州桥的第八次修缮。此次修缮对赵州桥进行了全面测量和修整,整个工程采用原来的护拱石、钩石等进行修缮,还在桥面上下加设了二粘三油进行防水涂层。防止漏水和腐蚀现象的发生。而且桥面上的所有栏板,望柱都按早期的样式一比一还原。
那么,如今的赵州桥成了什么样了,还像古时一样精美,壮观吗?
现在的赵州桥由内而外几乎全部翻新了,使用的材料和技术都是现代工艺,不再具有古时的精美状态。但是我们也不得不接受,对于古建筑的恢复,我们很难做到十全十美的程度,毕竟它们都“太老了”承受了多少个日日夜夜的风出雨打。
就连后来,专家梁思成都对次表示十分的痛心,毕竟修缮也没有使它恢复如初,简单来说也只能尽可能保留它的完整风貌。现今的赵州桥在当地被旅游业打着名号来做宣传,但是效果也不是很理想。
虽然效果不是很理想,但在2010年,赵州桥景区还是被评为了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也成为了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结尾
赵州桥凝聚了古代人民的智慧结晶,是古代人民劳动智慧的体现,如果大家有兴趣也可以去旅游一下,不一定可以收获不一样的风景。
标签: 赵州桥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