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奇闻

志盈欲满什么意思?志盈欲满典故出处介绍

2021-01-03 考古发现 志盈欲满什么意思?志盈欲满典故出处介绍

曹魏想要灭吴就没灭蜀这么简单了,虽然当时孙权已经过世,但东吴本身实力就不弱,而且也没遭受太大的打击,只是内部有些不太稳定而已。当时曹魏有一位大臣提出了灭吴的长期计划,但是司马师并没有采纳,还让东吴多活了几年。其实从孙权执政晚年开始,东吴就已经没有以前那么稳定了,主要是孙权晚年变的喜欢猜忌起来。这次要为大家讲解的成语“志盈欲满”,就跟这次的灭吴计划有关,一起来看看是什么吧。

志盈欲满什么意思?志盈欲满典故出处介绍

今天的三国成语故事见于《三国志•傅嘏传》,时间是在曹魏嘉平四年(公元252年),主人公名叫傅嘏。原文如下:

孙权自破关羽并荆州之后,志盈欲满,凶宄以极,是以宣文侯深建宏图大举之策。今权以死,讬孤于诸葛恪。若矫权苛暴,蠲其虐政,民免酷烈,偷安新惠,外内齐虑,有同舟之惧,虽不能终自保完,犹足以延期挺命于深江之外矣。而议者或欲汎舟径济,横行江表;或欲四道并进,攻其城垒;或欲大佃疆场,观衅而动:诚皆取贼之常计也。

然自治兵以来,出入三载,非掩袭之军也。贼之为寇,几六十年矣,君臣伪立,吉凶共患,又丧其元帅,上下忧危,设令列船津要,坚城据险,横行之计,其殆难捷。惟进军大佃,最差完牢。兵出民表,寇钞不犯;坐食积谷,不烦运士;乘衅讨袭,无远劳费:此军之急务也。昔樊哙原以十万之众,横行匈奴,季布面折其短。今欲越长江,涉虏庭,亦向时之喻也。未若明法练士,错计于全胜之地,振长策以御敌之余烬,斯必然之数也。

志盈欲满什么意思?志盈欲满典故出处介绍

这段记载的大意是:自从孙权歼灭关羽夺取荆州后,他感觉目的达到了,欲望满足了,凶残暴虐达到了顶点。因此,宣文侯(司马懿)制定了长远的应对之策。如今孙权已死,将太子托付给诸葛恪。如果他能纠正孙权时期的残暴,放弃虐待百姓的政策,百姓的灾难消除,就能偷安一时,内外一心,同舟共济,虽然不能永远自保成功,但在长江对岸苟延残喘还是没有问题的。

如今有人提出要乘船过江,纵横驰骋于江南;又有人认为可以兵分思路齐头并进,进攻他们的城池和防御工事;还有人主张在边界地区大规模屯垦,伺机而动。这都是攻击敌人的正常策略。然而,自从与吴国开战,前后已有三年时间,我们都不能取得决定性胜利,说明我们的力量并不足以使吴国屈服。

东吴军队侵犯边境,已经有六十年时间了。他们伪立君臣,吉凶与共,加上最近又失去君主,上下警惕。加入他们将战船布防在重要港口,坚守城池,占据险要地形。那么,我们渡过长江、驰骋于江南的计划就难以成功,只有大规模进行屯田比较可行。军队在百姓的外围,敌人抢不到百姓的财物和粮食,军队可以就地解决粮食供应问题,不需要进行长途运输,这也是当务之急。

志盈欲满什么意思?志盈欲满典故出处介绍

当年樊哙提出动用十万大军袭击匈奴,季布就当面批评这一计划的缺陷。如今想越过长江,进军到吴国的腹地,与当年樊哙的计划一样。不如意严明的军纪操练士兵,施行万全之策,长远计划对付敌人,这才是取胜之道。

本文要介绍的三国成语,便是文中提到的“志盈欲满”,意为志向实现,心满意足。这也是由傅嘏所首创的一句成语。

志盈欲满什么意思?志盈欲满典故出处介绍

这则三国成语故事发生在东吴开国皇帝孙权病逝之后。当时当时征南大将军王昶、征东将军胡遵、镇南将军毌丘俭等人纷纷上表,请求对东吴展开进攻,尚书傅嘏对此却表示坚决反对。他认为曹魏的军事力量虽然强大,但并不足以灭亡东吴。

因此,他上书给司马师,指出只有展开大规模屯田,保证军队的粮食供应,进一步增强军队实力,之后才可对东吴发动攻势。只可惜傅嘏的建议并没有得到司马师的采纳。到了第二年正月,司马师下令征南大将军王昶出兵伐吴,结果遭遇惨败,这便是著名的“东关之战”,诸葛恪也因此战扬名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