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奇闻

白垩纪末恐龙大灭绝 70万年后它们依然活着

2020-07-10 考古发现 白垩纪末恐龙大灭绝 70万年后它们依然活着

  奇闻网(qiwen.tv)小编为您整理:白垩纪末恐龙大灭绝 70万年后它们依然活着

  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University of Alberta)的研究人员在对新墨西哥州(New Mexico )发现的一块恐龙化石进行研究显示:恐龙在大灭绝后70万年后还活着。L. Heaman和他的同事发现了一块时代距今只有6480万年的鸭嘴龙(hadrosaur)骨头化石。而普遍的观点认为恐龙大灭绝的时间发生在距今6550到6600万年前。

  Heaman和他的同事利用的是一种新的,直接的铀测年(uranium dating)方法,用激光光束(laser beam)对化石骨头碎片进行直接扫描测定。

  一旦骨头化石化完成,里面的铀原子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自发的发生衰变,化石年龄的时钟就在这一刻开始启动。因此化石中铅(lead)同位素的组成含量,决定了动物死亡后所经历的时代年龄。

  




 

  L. Heaman教授

  专家们都认为当时是一颗巨大陨石撞击所形成的碎片和尘土挡住了太阳光,导致极端的气候变化,随后导致全球大量植物的枯亡来自qiwen.tv。

推荐阅读:令人生不如死 史上真实存在的10大酷刑

  Heaman和他的研究团队通过研究认为有几个原因能够导致新墨西哥州鸭嘴龙在经历白垩纪(Cretaceous)末的KT灭绝事件(KT extinction event)后还幸存下来。

  其中一个理论认为当时的植被还未曾全部消失,一些鸭嘴龙因此得意存活下来。研究者同样认为还有一些在极端环境下潜在的恐龙蛋化石还有待我们去发现。

  如果这次研究团队所使用的铀铅测年法(uranium-lead dating)技术能够得到更多化石样品检验的话,那么KT灭绝模式和恐龙的灭绝时代将不得不进行重新修订。

  皇家霍洛威大学、伦敦大学和开普敦大学的科学家们在一项新的研究中称,白垩纪时期(1.2亿年-6500万年前)频发的大火可能帮助了早期开花植物的繁衍传播。

  森林大火

  白垩纪早期的大气含氧量比现在高,因而有较高的火灾发生率,开花植物就是在那时起源的推荐qiwen.tv。在白垩纪的大部分时间,被子植物都只是低矮灌木,小型木本和草本植物,花朵的出现加快了生命周期,茎叶结构的改进使它们比竞争对手长得更快。早期被子植物可比作白垩纪的“杂草”,那么这些长势飞快,世代交替频繁的“杂草”是怎样改变远古生态系统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