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伊尹
商汤听取伊尹的建议,励精图治,爱护百姓。受到百姓的爱戴。商汤逝世后,伊尹继续辅佐外丙、中任治理国家。中任死,商汤的嫡孙太甲继位,三年,不遵汤法,暴虐乱德。伊尹把太甲放逐到桐宫,亲自摄政,以朝诸侯。帝太甲在桐工住了三年后,悔过自责,反善,於是伊尹把太甲迎接回来,还政于他,自己告老还乡。太甲返位之后,修德爱民,诸侯归附,社会安宁。史称“太宗”
伊尹逝世后,帝沃丁(太甲的儿子)以天子之礼葬于亳。孟子称他为“圣之任者”。
2、姜太公
姜太公,姓姜,名尚,字子牙,号飞熊,又称太公望。系东海人,炎帝的后裔。因其先人曾封于吕,因此以吕为氏,所以历史上也称为“吕尚”。殷朝末年,隐于渭水之滨,遇周文王,载与具归,任为太师。之后他与周文王姬昌结为儿女亲家(即是周武王的岳父,周成王的外祖父),周武王尊为“师尚父”qiwen.tv。助文王“阴谋修德以倾商政,其事多兵权与奇计,故后世之言兵及周之阴权皆宗太公为本谋.....天下三分,其二归周者,太公之谋计居多”(《史记.齐太公世家》)。文王崩,太公辅佐武王完成翦商大业,建立周朝。
姜尚是建立西周王朝第一位功臣,周王朝在分封宗室贵族和异姓功臣时,以功封于齐国,因此也称他为“齐太公”。太公至齐,“因其俗,简其礼,通工商之业,便鱼盐之利,而人民多归齐,齐为大国”。管蔡作乱后周王室还给齐国专征伐的特权。姜太公的谋略对后世有重大影响。“太公钓鱼”、“文王拉辇”、“斩将封神”等都已成为家喻户晓的故事。
推荐阅读:古代人的“一百万种死法”:最惨是他
3、管仲
春秋时齐国的大臣,政治思想家。名夷吾,字仲,一字敬仲,上颖人。与鲍叔牙为友。为齐公子纠太傅,佐公子纠与公子小白(后来的齐桓公)争位,曾箭射小白,中带钩而幸免于难qiwen.tv。齐桓公即位,经鲍叔牙推荐,齐桓公捐弃前嫌,任为上卿,相桓公,称“仲父”。他执政四十年,因势制宜,改进宗周制度,把齐国置为士乡十五,工商乡六,都鄙五,分设官吏管理,改革赋税,发展农业,控制山海之利,从庶民中选拔贤能,使齐国民富兵强。又提出“尊王攘夷”策略,在他的辅佐下,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为春秋时代的第一霸主。孔子曾说:“微管仲,吾其披发左衽矣。”著有《管子》八十六篇。
4、伍子胥
伍子胥以功封于申,所以又称申胥。吴王阖闾死后,夫差即位,伍子胥谏诤,劝其拒绝越国求和并停止伐齐,夫差不听。后因伯?进谗陷害,吴王夫差赐他属镂剑自刭。他临死前叮告舍人,死后抉其眼悬于姑苏城东门,以观越国灭吴。后来,越王勾践果然灭掉吴国。吴国人怜他之死特立祠于江上,命名为胥山,以示怀念。
上一篇
下一篇